道:“這個是最小的叫裴子洋,才四個月。”
男子聽完,不住地點頭。繼而又從衣袋裡拿出五個銀錁子,說道:“孩子都這麼大了,我這個當大舅的也沒給孩子買過什麼,來的時候也不知道你這有幾個孩子,更不知道是男是女,所以也沒備什麼禮來,這幾個銀錁子你們就拿著吧,一人一個,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就當大舅送的。”
說著他將銀錁子,一一遞到孩子們的手裡,就連那炕上的裴子洋也沒落下。
幾人看了看段氏的臉色,見她只是站在一邊笑,並沒有反對的意思,於也,也就伸手接了並且謝過。
“好啊!”男子看著幾個孩子,又點了點頭,對段氏感嘆道:“日子還真是過得飛快,這一轉眼,你都這麼多孩子了,而且個個眉清目秀,長相喜人,哥哥我看了真是高興啊!”
段氏在一邊只是陪著笑,並沒有接話。
男子又道:“這說明你和逸之過得還不錯,至少他沒委屈了你,你們夫妻之間也應該還算琴瑟和諧,今日一觀,倒是讓我這顆懸著十幾年的心,可以落地了。”
他如釋重負一般地深深吐出一口氣。
段氏似乎有意岔開話題,忙笑著問道:“哥哥也有幾個孩子了吧?當年我離家時,婉秀已經三歲了。”
“是啊,我也三個孩子了。”男子道:“婉秀如今都已經出嫁了,夫婿是縣衙裡的捕快。在那之後你嫂子又給我生了一兒一女,兒子今年十四歲了,叫段雨辰;二女兒也十歲了,叫段婉琴。”
“是嗎?”段氏苦笑,“當年在家中時,婉秀是整日在我懷裡抱著的,如今一別十幾年,恐怕她都不認得我這個姑姑了。”
“怎會?”男子正色道:“骨血至親,那是打折骨頭也連著筋的,怎會不認?”
段氏又問:“大嫂她也還好吧?”
男子道:“好,好著呢!這些年也常常念著你,說不知道你過得怎麼樣?”RS!。
第049節:之客
接下來的時間裴逸之和段氏便一直陪著這位大舅在聊家常,訴離別。
裴子慧坐在一側一邊哄著裴子洋睡覺,一邊聽著三個大人聊天,一心二用中,便也聽明白了七八分。
原來這男子叫段新民,是段氏的同胞哥哥。他們的父親曾經是知縣大人的師爺,此人心思活絡,善於謀劃,交際也頗廣,更是幫知縣大人破了一些難纏的案件,也曾經是縣府中名噪一時的大人物,人稱八面玲瓏段師爺。
在當時,知縣的官職一般都是經過多年寒窗苦讀,然後透過參加科舉考試後方才步入仕途的。所以這樣的人讀書時一般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久而久之,便與現實的百姓生活產生了一些脫節。到真正為官時,遇到一些書上不曾有的問題,便很難圓滿的解決,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頗有謀略和計策的師爺傍在身邊,方能高枕無憂。
而做為師爺的人,一般都是沒有什麼功名在身上的。或是因為讀書不刻苦,或是家貧無錢讀書,總之就是沒有什麼機會發展官場仕途。但是往往這些人卻是最懂人情世故的,上至官員,下至百姓,眼納四海,八面玲瓏,所以有了這樣的人在身邊,方能彌補知縣的不足。
所以知縣與師爺之間就存在著一種依存的關係。知縣透過師爺來與各方人物溝通,從而達成目地。而師爺則為知縣獻計獻策,知縣的眼睛看到哪?師爺的手就已經伸到哪,甚至知縣還沒有看到的,師爺得想方設法讓他看到。
於是知縣在官海沉浮中,有的兩袖清風,有的腰纏萬貫。而這位段師爺所擁護的縣官則是後者,因為這位縣官的庇護,段師爺獲得了不少的財富和利益。
溫飽思yin欲,古而往之。
段師爺自然也不例外。
家境日漸發達之後,段師爺不單單只是宅子變大了,丫鬟婆子廚子等下人多了,就連那妾氏也是接二連三的領進了家中。
在當時,男人有個三妻四妾倒也平常,只是這段師爺的愛好卻不同一般。他想納妾,不但不納那良家女子,還偏偏只喜歡往那煙花柳巷裡面鑽。今兒遇見個小桃紅,領回家做了二姨太;明兒又遇見了小鳳仙,領回家做了三姨太……
雖然身在官場,但又不是在朝中真的為官。所以也不圖個什麼人品方正之說,只消那知縣大人離不開他,他就可以肆意而行。
如此這般一折騰,終於將本就病態纏身的段氏的母親,也就是段師爺的正妻,氣得口吐鮮血,一口氣吞進去,就再也沒上來。雙目白眼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