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就在本朝立國之前,世庶之間還有著嚴格的界限,世家子弟正眼都不會多瞧一眼庶民,更別提走近他們、與他們說話了。
蕭漠聽了嘉桐的問題先是意外,接著便反問道:“那衛師妹呢?論出身富貴、養尊處優,我可不及師妹多矣,師妹為何對農事如此關心?”
嘉桐:“……”好想說我只是關心糧食和蔬菜啊,她把自己無厘頭的念頭丟在一邊,正正經經回道,“我只是覺著種田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就是你春天播下種子,夏天好好伺候它,到秋天就能收穫,這讓人覺得很滿足。”
蕭漠很是詫異,他實在想不到面前這個小娘子竟然是這樣想的,不由直直望向她的眼睛。
“相比起來,在別的事上要獲得相同的滿足感,就要付出更多,還不一定能達到。比如琴棋書畫之類,都是需要天分的。”嘉桐解釋道。
蕭漠不由贊同的點頭:“確實如此。不過我聽阿棠說,你的字是連先生都稱讚的,就不必太過謙了。”
嘉桐卻笑道:“那是我阿爹為了讓他勤奮些,才拿我與他比的,你還當真了。我以往練字不過是為了打發時光,說到底也並不能成為書法名家,不過是自娛自樂,怎如親手播種,自給自足?”
“衛師妹高見,”蕭漠正色說道,“其實剛才師妹所問,我的答案與師妹差不多,無非‘收穫’二字。人生而有涯,為公卿就像是師妹剛說的琴棋書畫,要視機緣才能成事,並非人力用盡便能達成的,即便達成也非一朝一夕可成,可時光一去不會回頭,若一味只想著追逐名利,我怕臨終之時悔之晚矣。”
他目光明亮而堅定,說話的時候不疾不徐,有種娓娓道來的味道。
“不如趁青春年少,多做些看得見收穫之事,或者說,多做一二實事,這樣哪怕到老時仍一文不名,但回首往事,起碼我曾切切實實為朝廷、為百姓做過一二可堪回味之事,也算無愧於祖宗、對得起自己、堪與子孫誇口了。”
聽到最後,嘉桐不由笑了出來:“蕭師兄想的還真遠。”
蕭漠搖頭道:“不遠不遠,我有一同年想得才遠,動輒就想名垂青史,為後人讚頌,所以一心想找個由頭上疏勸諫聖人,可惜……”
可惜聖人楊劭同學剛剛主政,還沒有什麼可勸諫的地方呢!嘉桐心領神會的接道:“不過是空耗了幾個月嘛,以後會有機會的。”
蕭漠嘆道:“常聽人言志,無非名利二字。名利雖好,終究是身外物,人活一世,只糾結於此,難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倒不如似衛師妹一般,踏踏實實去做一些自己愛好、看得見收穫之事。”
“蕭師兄真的這麼想?”嘉桐聽到這裡,反而有些疑惑了,“我以為蕭師兄志向高遠……”回想自己最初對蕭漠的印象,再看對面的人,一時竟有些對不上了。
蕭漠微笑:“於我而言,志向有遠中近三者。”
嘉桐將他的話前後連貫起來一想,終於明白了。他並不是真的不想為公卿,也不是不想名垂青史,他只是把這些視為遙遠的夢想,而現在的他打算從民生實事做起,這樣哪怕將來他沒能實現最終夢想,可他至少做了該做之事。
眼前少年不過十七八歲,正是嘉桐前世上大學的年紀,相比起當年嘉桐的懵懵懂懂,蕭漠顯然沉穩成熟的多。他志向早定,卻不好高騖遠,還能踏踏實實去做事,實在叫嘉桐欽佩。
“蕭師兄說的真好,我若是男兒,一定也學蕭師兄這般行事。”嘉桐誠心誠意說道。
蕭漠有些不好意思:“師妹別打趣我了,其實師妹小小年紀,已能對農事瞭如指掌,且多有獨到見解,我才真是跟師妹學了許多呢。”
嘉桐心想自己是大學四年學出來的,還有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做底子,有專業教授一點一滴的教,哪好意思就這麼領受了蕭漠的稱讚,便道:“我多是異想天開,師兄不笑我就好。”
兩人經過一番深談,志同道合之意更濃,之前的生疏拘禮也隨之消褪,言談間多了幾分隨意。
衛嘉棠很快打完了一趟拳,嘉桐怕他著涼,讓他進來坐著消汗,為了遷就他,便沒有再談起農業相關,而是隨意說些近日聽來的趣事。
蕭漠陪著談了一會兒,看天色不早,便告辭離去,嘉桐和嘉棠將他送到二門處,才一起回去華茂堂見新康。
“你大伯母說,潘家定了本月二十八下定,阿喬這幾日若有空,多去國公府走走,與你姐姐們說說話。”
嘉桐下意識說道:“這麼快呀!”
新康道:“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