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母知道兒子有幾個相好的,在結婚那天也見了幾個,獨一個沒有見到聽說去北京進修了,一般情況下,不會有部隊的人到家裡來,而且看著年歲也不是丈夫的同志,就猜到了兒子身上。
趙興國馬上站起來敬了個軍禮,“阿姨好,我是趙興國,劉城的戰友。剛從北京進修回來。”
“噢,是趙興國吧?聽劉城說起過你,快坐吧,到了這裡就當成是自己家。”劉母笑意的點點頭,換了鞋才坐到趙興國的對面。
趙興國這才敢坐下來。L
ps:現在開始五一粉紅票一票變兩票的活動了,大家多多支援啊。
☆、177:遇上(粉紅票300加更)
趙興國一臉的嚴肅,面對劉母坐著的時候,就像被領導審查一樣,張秀蘭從廚房裡撇頭看了一眼,唇角邊升起一抹嘲弄的笑,風水淪流轉,想不到也有一天她張秀蘭看著趙興國這樣諂媚的一面。
記得上一世,因為她是農村的,又沒有初中畢業,哪怕是隨了軍,趙興國也沒有給過她好臉色,處處拿著她和別人比,張秀蘭每一次被趙興國指出不好的地方,下次都會改證過來,可是直到最後,張秀蘭才明白,不是她改就能改變趙興國的態度,哪怕她說地球是圓的,趙興國也會說不對。
明明已經撞到他下郭紅兵有曖昧,可是趙興國只會罵她心思不正,去玷汙她的人格,可最後又怎麼樣?
還不是和她離了婚娶了郭紅兵?他的人格呢?
張秀蘭可記得當趙興國要和郭紅兵結婚的時候,她找到趙興國問他那句話時,趙興國是怎麼回答的?
人格是富人有擁有的,你一個農村的又與小叔子搞在一起的女人,配有什麼人格?
這句話就像一把刀狠狠的插在張秀蘭的心上,每當想起來的時候,都讓她勞勞記住自己犯過的錯,哪怕後來與石民在一起,石民待她再不好,家裡又都靠她一個人,有別的男人示好讓她離開,張秀蘭都沒有動搖過。
因為她永遠記得被趙興國那句勾引小叔子的話帶給她的羞辱,哪怕明知道石民不好,她也不想後半生再被人看不起。
重活一世,她終於不在走那條路,她和趙興國也不會再有交集。雖然現在是靠著劉城才壓了趙興國一層,不過早晚有一天,她會靠著自己的能力,讓所有人都不會看看不起她。
張秀蘭堅定了心裡的想法,手也不閒著,她晚上包了芹菜肉的餃子,芹菜只在熱水裡滾了一下就撈了出來。她不喜歡炒的太老的芹菜。只覺得那樣口感不脆,也失了芹菜的味道,肉放的不多。婆婆年歲大,吃多的肉對身體也不好,張秀蘭自己也想減肥,正好一舉兩得。
沒有拌餡子的時候。她就先把面和好了,在一旁醒著。等把餡子拌好的時候,面也醒好了,用起來勁道,擀出來的皮也光滑。
其實張秀蘭最喜歡做餃子。一是省事,二是簡單。
特別是人多的時候,不用細去想做什麼菜做幾個菜。包餃子卻是最簡單,也不會讓人挑出來什麼毛病來。在別人眼裡覺得麻煩的包餃子,對張秀蘭來說卻是最簡單的。
把一塊麵的劑子都揪出來團好,放在一旁待用,每次都擀十個餃皮,包完之後再擀,這樣一個人包起來也覺得快了很多。
家裡又突然多了趙興國,張秀蘭知道婆婆定不會讓人走,原本打算多包些放在冰霜裡面,留著以後早上的時候煮著吃,現在看來只能得了空再包。
兩大簾子的餃子,有二百多個,張秀蘭用不到一個小時就包完了,把水放在悶罐裡放到灶臺上,張秀蘭才洗了洗手出了廚房。
劉母一進來就聽到廚房裡有動靜,知道兒媳婦在做飯,見人出來就正常的尋問了一句,“興國也在家裡吃,都帶出來了吧?”
張秀蘭笑道,“今天正好包餃子,也多包了些。”
這樣的話,換成哪個婆婆聽了都高興,也挑不出毛病來,不會擅自留人吃飯,特別是沒有問過長輩的情況下。
劉母又是知道張秀蘭和趙興國是一個村裡的,張秀蘭覺得這樣的事情還是避諱一下的好,不管婆婆會不會多想,可是她卻要謹慎些。
趙興國聽了暗下卻是一嘲,不屑張秀蘭的虛偽。
劉母卻是很高興,“那正好,不然還要多做一些來。”
兒媳婦向來不做主,萬事都等著吩咐,換成哪個當婆婆的都高興,劉母雖然不像別的婆婆那樣挑事,可見兒媳婦能知道家裡讓長輩做主很高興。
特別是今天聽到李蓮蘋一直說兒媳婦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