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3 / 4)

小說:極品農妃 作者:冥王

書,一耽誤,他也就算了。隨便進了一家看著還乾淨的小飯館,就打算吃碗麵就回家的。

這一切都是極偶然的,而吳家的飯館他都是第一次去,若是連他自己都想不到的事,人家怎麼想得到,所以他是堅信,他看到的,就是最真實的辛鯤。一個愛護家人,但也有自己操守的年輕人。當然,還是衝動了,但這正是可貴之處,若是處處周全,牛閣老也不會欣賞他了。

現在說他的文章沒有窮酸之氣,他正好覺得這是浩然正氣。光明正大有什麼不好?蔡閣老這是想說,辛家雖無身份,但財大氣粗嗎?辛家再財大氣粗有江南鹽商,北邊藥商更加財大氣粗有?所以啊!一個開著小小鐵匠鋪子,靠打菜刀出身的小康之家,至於如此嗎?

“聽說蔡文也來考了,把蔡文的卷子找出來。”少帝不想跟兩位閣老站隊,他能說,他對這兩位閣老都不感冒嗎?

府尹老實的把蔡文的卷子拿了出來,雙手遞到了少帝面前。

少帝看樂了,一看就是正經的官N代寫出的文章,各種的花團錦簇,重點是,還真的言之有物。

蔡文從小長在蔡閣老膝下,而蔡閣老是那喜歡跟子孫說朝政的老頭,他相信言傳不如身教。所以他的兒孫們從小都是精於朝中的算計的。

所以蔡文針對時事,他是有自己看法的。不過,他的看法,只能算是中庸,既沒有偏向蔡閣老,也沒明顯的偏向少帝的方針。所以看上去,他是很有想法的,但是細讀,其實他啥也沒說。

第122章 未比先輸(498加)

少帝不會告訴任何人,他從來挑選的不是文章的風格,而是他們所表達的思想。比如說辛鯤一路走來的思想就很一致。凡事要先做再說,光想沒有用,先做。若是覺得不對,在前進的路上,慢慢的調整方向,一直到適合為止。

辛鯤認為,世間事與打鐵一樣,可以先做好準備,比如準備好鋼材、準備好圖紙、木炭。但是這樣就能打出一把好菜刀嗎?不是!一把好菜刀打造成功,最重要的是火候與最後的淬火。若是火候不對,或者最後淬火的時機不對,甚至於淬火所用的藥水缺一點,那麼之前的準備就會功虧一簣。那麼什麼更重要?當然是工匠把把握火候的技巧與決斷之力。

所以朝政也是這樣,皇帝與大臣就是把握火候的工匠,而天下事就是那爐待打之刀。想要不出廢品,就得匠工專心以待,隨時調控。當然,出了廢品也沒什麼,只要知道錯在哪,然後廢品不見得不能成事。

辛鯤的意思也都表現在他對作坊的把控上,比如說,他們家現在打刀的鐵都是廢鐵廢鐵鋼。市井裡不要的廢舊金屬,都能送到辛家的作坊來換錢,他們有一個專門的收集鋪子,按斤兩收購。明碼實價,童叟無欺。

這個朝廷是並不禁止的,因為民間原本就有很多這樣的鋪子,迴圈使用也是朝廷所希望的。但是,辛家這麼做,轉頭就百倍的利潤,這個少帝就有些不開心了。倒是偷偷的跟心腹們研究了一下,突然發現,辛鯤做的是合理合法的,朝廷還真的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總不能因為他們家的手藝好而處罰他們吧?別家也有這麼幹的,但是因為手藝沒他們好,於是只能乾瞪眼。

少帝這就明白了,辛鯤的想法就是這樣,把國家當成他們的鐵匠鋪子,想要鋪子生意好,不斷的調整自身的能力之外,還要懂得不斷的找出新的方法來讓鋪子更加興旺發達。

這一觀點也體現在北方大旱這件事上,當所有人都在想怎麼救災時,他想的是,為什麼不換個東西種?這樣,他還從從容容的把他們家的地好好的修整了一下,他家種的糜子比人家多兩三成。

這才是少帝所欣賞的,因為辛鯤的觀點無一不在現實之中得到了印證,他就是這麼幹的,而且還幹成了。這跟蔡文那種二世祖怎麼比?他懂什麼叫糜子,什麼叫小米嗎?

“蔡文與蔡關比,好像更加才氣縱橫一些。”牛閣老接過少帝遞過來的卷子,瞟了一眼,轉向了蔡閣老。

“年少無知,被老夫寵壞了,沒有關兒踏實。”蔡閣老笑了一下,但內心有點不悅,剛少帝只是看了一眼,只是笑了笑,卻並沒有任何的評語。

就算這只是一個府試,但對蔡文來說,也是重要的,老三庶出,分家時,他能分到多少東西,老爺子心裡有數得很。老三老實,一直被老大、老二欺壓,家產沒指望,爵位、官位也沒指望,他不過是想用偏愛小孫子為三房爭一席之地罷了。結果,蔡關雖說沒明說,卻也說他這回做錯了。讓蔡文,甚至於蔡家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