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1 / 4)

小說:極品農妃 作者:冥王

要喝吐了,對著大家擺了一下手,沙啞的聲音,“沒事、沒事!”

“皇上,請注意龍體!”一位忙站出來,小心的說道,他們都看到一雙紅紅的眼睛,顯然,這位不但受了寒,還沒休息好。原本放下的心,又提起來。主要是他們剛剛終於收到一份從京城而來的訊息。但是,這份訊息還不如不收到。

“各位有事快點稟報吧,今日皇上出去巡視,寒風入骨,海太醫已經準備了藥浴。”老魏粗聲粗氣的言道。

“皇上,京城送來的邸報,仁王妃病了!”一位翰林站起雙手捧著一份邸報。

“邸報?”辛鯤沙啞的聲音。

《邸報》是什麼?從漢代時便有,到了唐時,慢慢的就正規了。而到了宋代,就有了印刷品的邸報,到了明代,因為活字印刷的風行天下,邸報也就有了活字印刷版。當然,從宋代起,它的編輯由官方控制,稿件是進奏院將所要上報的內容編好、五天一次上報樞密院,到了明代沒有進奏院了,而改為通政司。

進奏院那是地方駐京辦,那時的邸報是為了古代“駐京辦”為自己地方每日摘抄的新聞傳達回去。以讓地方官不至於兩眼一抹黑。進奏院在元時就被取消了,而到了明時,邸報收到通政司管轄。到了清時,就直接在東華門外設立了一個“抄寫房”派專人抄奏摺之類的。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從地方轉向中央了。

但是,邸報的大致流程不會變,編輯好了,經內閣審查後稱為“定本“。辦報的部門則以審查過的樣本印行並作為標準傳至各地。具有新聞性是《邸報》的重要特徵,而它無報頭、無定式、無期號,則與現代報紙大不相同。其內容有皇帝的起居、言行、上諭、朝旨、書詔、法令等,有官吏的任命、升遷、黜廢、獎懲等,有大臣和各地方官的奏摺等,也有少量偶發的社會新聞軼事等。

邸報的出現比西方第一份報紙出現早一千年,這也說明了,邸報在中國歷史上,就是一份官方的報紙。這裡是行在,她現在冒充的是郭鵬,內閣找他有事,那叫奏摺,而不是隨著驛站送一份邸報來。還真是不把村長當幹部了!

太監忙下去用盤子接邸報,再跑回來雙手捧給了辛鯤。

辛鯤開啟看了一下,又咳了起來。

蔡關輕輕的接了過來,皺眉看了一眼,“通政司腦子進水了?”

“皇上,只怕京城有些不妥了。”那位翰林自是明白蔡關想說什麼,邸報是通政司編寫,由內閣審議,再發行天下。這份邸報共18頁,活字排版黑色單面印刷。是正常的版式,不過仁親王妃病重,應該算是重要的新聞了,結果放在最後一版的平日放些的社會時事裡。這就很有意思了。

“皇上,看文章,實不像紀老大人的手筆。”另一位忙站起,他們都出身翰林院,紀大人在翰林院多年,一心做學問,從不涉朝政,朝廷的邸報,其實第一關是在他那兒,他都會改一遍,保證立場中立。明顯的,這則資訊,是有問題的。

“說明內閣和紀學士都沒有看到。”辛鯤啞著嗓子冷笑了一下。

“京城加山東的衛戍軍隊加起來也不過兩萬多人。”老魏對京中的部隊佈局還是知道的。

“內閣和紀大人輪陷,仁王妃重病,代表叛軍不是仁親王的人了。”蔡關小心的看著辛鯤。

辛鯤搖頭,她沒說話,現在這些人輪陷,不代表反叛的不是仁親王。

“什麼反叛?”幾位翰林一塊站了起來?

“先發明旨,斥責內閣,邸報不規矩,並由山海關重發邸報,把關外形式向天下公佈。”辛鯤再喝了一口熱水,清了一下嗓子,但出來的嗓音依然十分難聽。

不過大家明白辛鯤的意思,現在,要讓天下人知道,皇上已經回了山海關。他剛剛平定了朝鮮和蠻族,並且傷亡不大,所以這是前所未有的大功。

現在,不用管京城形式如何,山海關要做的,就是在向全國廣而告之,他們的皇帝非常了不起。

現在大家也不急著問辛鯤,他們什麼時候回京了,對他們來說,回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現在面對著可能是一場叛亂。

第493章 準備

回到內宅,辛鯤換了衣服,喝了一點水,清清剛剛被她咳傷的嗓子。蔡關和老魏一塊來跟她進來的,看她喝了水,才輕輕的清了一下嗓子,提示,他們還在呢。

“蔡大人,可以告訴那四個人,京城叛亂了,想不死,最好說實話。”辛鯤再清了一下嗓子,這回清楚多了。

蔡關忙行了一禮,自己下去了。若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