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關帶學生下江南見習,雖說,蔡關因為蔡權一事,不得不提早回京,但而這些新進的進士們,卻不斷的把自己所見所聞送回翰林院,這些人有的跟隨辛鯤去安置災民,有些跟著郭鵬和辛瑤一塊安排賑濟事務。
這些書生們現在全都知道自己缺在何處,他們也真的感覺到了自己從聖賢書中學到的知識完全不足以讓他們應付那些地方的事務。
而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始真心的佩服辛鯤了。這位狀元郎,除了比他們還才高八斗,更重要的是,他們兄妹做事之法,靈活多變,可是每一步都合情合理,這些,都是他們所想不到的。也正是這樣,他們才會真心的跟追,一個逃離的人都沒有。
這也是蔡關的功勞,若不是他的帶領,這些學子們哪有這種機會,他們也不可能受到這麼大的教育。
這樣一來,蔡家老頭雖說是被迫退隱,可是自己還不得不下旨說蔡老頭與朝有功。而一次洪災,兩個兒子一死一功,一個孫子也都立上大功了,那麼,他這個皇帝能把這家人怎麼辦?
“蔡閣老原本就是伯爵,您不如讓他們家多襲一級?”沈公公早就想過了,隨意的說道。
“這好嗎?”少帝皺緊了眉頭,但是沈公公沒聽了,老頭飛出去,把爬樹的小寶給抓了下來。
第338章 賑災
江南的賑災,其實是辛瑤在做。她在杭州帶著那些學子們籌備著各界救災的事宜。她和辛鯤都很清楚,凡事不可能只指著朝廷,再說了,還是別做考驗人性的事了。
她和辛鯤一開始就想用二十一世紀全民募捐的法子,來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而這兩人發現一個問題,竟然朝廷沒有任何限制的條款。原則上,這倆膽子超過體重的傢伙,認為,國家法律不禁止的,那就是同意的。
當然,他們也不會弄一個全國範圍內的募捐,主要是,沒有央視,沒有募捐二維碼。不過他們也不介意,反正杭州有錢人多,而他們受災的面積也不太大,因為沒死人,只要在入秋之前蓋好百姓的房子,準備趕種夏糧,保證這期間這些災民的生活,也就沒什麼事了。
辛鯤當初就把要準備的清單弄好了,缺的只是數量,遷出災民時,辛鯤就讓人做了人口的登記,男女老少都註冊在案。還有房子,誰家的房子什麼樣,辛鯤都讓人畫上地塊圖,她就算不能保證原樣的恢復,但做到讓他們不會把失去曾經擁有的面積。
這些資料都是及時送到杭州的,讓郭鵬和辛瑤在杭州準備,第一批自是從兩江的府庫裡出,但一定不會夠,所以在此同時,辛瑤就開始聯絡杭州的富商了。
這些富商們跟辛瑤都熟悉,看辛瑤去一趟京城就把鋪子賣給了蔡家,其實他們的心裡也有些兔死狐悲的,在他們看來,辛瑤進京尋找新門路失敗,被蔡家一口吞了。
而他們真的沒想到,事隔不到一年,辛瑤就回來了。認的大哥成了六元狀元,而現在成了欽差,弄得跟戲裡唱的八府巡案一樣。他們這些人又陰謀論了,他們對蔡權的死,又有了新的想法,辛瑤這是不是強勢迴歸?
捐錢給災民?他們這些人其實都沒往心裡去,他們覺得辛瑤這是為辛狀元找錢。既然蔡家都被辛狀元給滅了,那他們覺得可以坐下談談了。
辛瑤倒是能猜出這些人怎麼想的,也知道,他們這回到布政司衙門不是來行善的,而是來探路的。她也看了辛鯤所需的東西,真不值什麼錢,辛瑤可是正爾八經的生意人,這麼點東西,讓自己大哥出賣自己的名聲,那才是得不償失。
於是,那天,郭鵬穿著那個小王爺的官服就被辛瑤樹在了聚會的首位。她需要堂上有郭鵬這個人型佈景板,好為籌備物料這事順利進行。對,辛瑤這回募捐沒有打算收錢,她要的全是物資。
她是商人,她很清楚,這些商人們在想什麼,她無論說什麼,只要她說要錢,那麼這些人就不會相信這些錢沒到辛鯤的口袋裡。所以,在接到辛鯤的報告後,她就直接把需要換算成了物料。並請來專業的工匠來設計繪圖。
她把需要告知這些商人們的東西寫在大紙上,掛在大堂邊的畫架上,上面標註了受災的地形、地貌,還有請專業的工匠設計的新住房的樣子……
畫架上滿滿的圖紙,辛瑤讓自己信任的大管事來解說,她內心其實有點崩潰的,明明一臺電腦就能解決的問題,結果,她做這些,真是動員了數十人來一齊工作了幾天,而那數十人,現在還在後面,他們還要做些細緻的工作,一人負責一項,等著物料到位,他們就會跟著一塊去災區。全面鋪開災後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