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自是關懷魏王的,見魏王妃不易,……”
麗妃一笑,繼續綿裡藏針,不想,她話到一般,卻被人突兀打斷。
“啟稟陛下!”
一聲尖利的太監傳稟聲,打斷了太和殿的興高采烈,眾人驚疑不定,立即聞聲望去。
只見一個御前太監服飾的宦官連爬帶滾,衝進了大殿,後面緊跟了個一臉一身塵土的驛使。
驛使形象很狼狽,嘴唇還乾裂出血,高煦一見此人身影出現,瞳仁當即一縮。
果然,對方一腳跨入大殿,已舉起右手,高呼道:“啟稟陛下,八百里加急軍報!”
“韃靼昨日突襲薊州,數十萬大軍來勢洶洶,薊州危矣!”
第一百零七章
京城這個地方; 地緣環境十分特殊,西北東方向被太行、燕山遮蔽; 形成一道天然防線。南邊則是坦蕩無際的平原,對於大周朝而言; 此地是抵禦遊牧騎兵南下的咽喉之地。
於是,大周高氏太祖; 毫不猶豫定都此處。
他的決定很正確; 此後,長城不斷被加強鞏固; 大周朝北方防禦力量愈發堅實。即便韃靼虎視眈眈多代,依舊無法踏足廣闊無垠的中原分毫。
然而,優勢明顯之餘; 弊端也是有一些的。
京城太接近北疆邊境; 一旦被攻破雄關,很容易就直奔天子腳下。
所以; 遼陽、薊州; 還有宣府大同等邊城; 防守尤為重要。
“父皇,朝廷應立即增兵薊州; 抵禦韃靼。”
那驛使筋疲力盡; 高高舉起軍報,拼命喊了一嗓子,人便“砰”一聲倒地昏迷。
歡樂祥和的氣氛早戛然而止,殿中諸人個個懸心; 高煦一凜,立即站起對昌平帝道:“薊州兵力與敵軍相距懸殊,若是增援不及,恐有破關之危。”
由於耶拉提供情報,東宮早在去年冬季,便獲悉韃靼暗自調遣兵馬糧草,意欲再次南下侵襲大周的訊息。
後面許馳留在王都,協同耶拉,二人摸索種種痕跡,最後得出結論,韃靼已準備停當,大戰很可就在明年。
韃靼是苦寒之地,遊牧民族不擅耕種冶煉,他們欲得到糧食鐵器,只能南下掠奪。冬季,風雪肆虐,往往是他們最艱難的季節,糧食吃盡,自然蠢蠢欲動。
高煦下了判斷,敵方興兵,應在明年初春。
哪怕今年春季來得早些,他也做足了心理準備。當然,兵力防禦,他也部署了。
雖東宮絕不能碰觸這些要塞雄關,但好在滲透北邊軍方多年,成效也是不小的。
高煦悄悄下令,霍川等人暗中配合,北方几處雄關都不同程度增加了兵力;糧草也在庫,只待一聲令下即可運往前線。
但問題是,這次韃靼的新可汗,並沒有按常理出牌。
由於這些要塞地處險要,又修築了高大城牆,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兩廂權衡之下,同時攻擊兩個或三個點,分散大周防線的兵力,突破雄關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以往一百多年來,韃靼進犯只要兵力充足,基本都會採用這個策略的。
大周兵力是有一個總數的,休戰狀態時,要麼重點防守,要麼分散防禦,不能兩全其美。
鑑於韃靼以往的戰術,很自然的,高煦採用了分散防禦之法。
只是沒想到,這新可汗卻不按常理出牌。他捨棄了自己的優勢,集中潛伏在宣府、大同等地附近的兵馬,數十萬之眾突襲薊州。
這幾個地方距離並不遠,對方有心遮掩之下,大周未能提前收到信報。
韃靼南侵來勢洶洶。
不過,大周也不是毫無應對之法。
這些雄關城高池深,抵禦敵寇能力充裕,只要增援及時,薊州吃緊局面,頃刻可解。
這也是大周沒有擴招兵丁的根本原因。畢竟,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朝廷還得考慮養兵的糧餉問題,負擔不能過重。
“老臣附議,請陛下立即下旨。”
說話的是內閣首輔王瑞珩,皇太子話音剛落,他立即站起拱手附議。
“老臣附議。”
“微臣附議。”
……
女席這邊屏氣凝神,男席那邊一個接一個出列,紛紛請求皇帝立即下旨。
“諸卿所言甚是。”
昌平帝不待所有人說完,便出言打斷,他緊接著又問:“不知諸位愛卿,有何增援良策?”
說話間,他將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