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食。
“那行。。先合計合計,左右要等明年。”小王氏也知道不是一會半會能解決的事,眼下也急不得。
距離過年還有兩三個月,李繼旺三兄弟商量了一下,決定去縣裡找份工上,能掙點錢買點年貨,十二月初三,兄弟幾人帶了套棉衣,就匆匆出門去了,家裡就剩下祖孫,媳婦幾人,爺爺李大富還是雷打不動,每天去田裡看看收拾收拾,為明年春耕做準備,順便打點柴火堆著。奶奶王氏將家裡的大白菜醃製了幾罈子,剩餘都放進了地窖。媳婦們每天做完家裡的活計之後,就開始做繡活,孩子們以李明錦為首的則是每天去山裡採摘一些野果,撿些蘑菇木耳曬乾儲藏起來。
來到這裡已經幾個月了,漸漸了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之後,李明錦想的最多的就是怎麼讓家裡的生活好一點。至於經商,先不說自己才九歲,就說自古商人的社會地位都是很低的,士農工商,晉朝也不例外,而且李家又沒有後臺,就算能做生意,生意能不能保住還不知道呢,所以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保障是很重要的,科舉做官說實話太難了,就算能入學,十歲啟蒙,已經太晚了,雖然自己是現代人,學習多少有點基礎,但是古代的科舉要考經史子集啊!李明錦內心在咆哮!還好晉朝昭元元年,昭元帝設科,為廣求天下賢才,設科取士,文舉考經史子集,算術格物,算術格物對現代人來說不是很大問題。不過眼下想的這些還太遙遠,首要的事情,能為家裡賺點錢,才有機會打算以後啊!
南山其實物產很豐富的,不過也很危險,村裡人一般不去深山,除非是獵戶。深秋時節深山到時有野生的靈芝和天麻,李明錦帶著弟妹們沒事的經常去山裡轉悠,不過深山家裡大人已經囑咐過氏不能去了,饒是如此,也撿了不少蘑菇木耳,野菊花,野菊花具有清除溼熱解除毒素、消腫止痛的功效。等著下次集市可以拿到鎮上的藥房問問收不收。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的過著,一晃兩個月過去了,還有十幾天就要過年了,李繼旺三人還未歸家,家裡人不免都有些惦記擔心。常懷縣是幾路水路交匯之處,有個淺水碼頭,天下太平之後,有不少跑貨的客商聚集常懷,一時間之間常懷竟有一番繁榮之象,李繼旺兄弟三人來到常懷之後,就去碼頭上給貨商搬貨,一天下來能有10個大錢,因著手腳勤快,做事麻溜,又識的幾個字,李繼旺與三弟李繼達就被分派到了去登記貨物,一天工錢漲到了12個大錢,二叔李繼興,因著為人機靈活泛,被客商選中做了監工,一天能有15個大錢,做了2月,兄弟三人總共2340文工錢,客商看著幾兄弟活計做的不錯,尤其二叔李繼興甚得客商歡心,直道有時間可以再來做活,結工錢的時間揮手大氣的給了3兩銀子;,讓兄弟幾人高興的歸家去了。
☆、第5章 (修)
李繼旺等三人走了兩天才趕回河西村,剛好臘月二十一,將工錢3兩銀子交給了王氏之後,向王氏說起來了外面的見聞。
“爹,娘,常懷那邊現在跑商的多,老二這次很得貨商的看中,要不明年開春,就讓老二出去吧,我和老三,留下來幫家裡種地。”
“是啊,娘。兒子幾個,就二哥為活絡,那貨商說了,有空還叫去做活呢,二哥在碼頭還是個監工呢,可神氣了。。。”說著就憨笑著。李繼達是么子,懂事之時,又縫家裡逃難,久而久之膽子小了許多,有點憨憨的。
老爺子和王氏,對自己幾個兒子的脾性也很清楚,老大沉穩敦厚,老二精明機靈,老三有點膽小憨厚。真要是出去闖闖還是老二合適,最起碼不會吃虧,想到這些,就說道:
“我和你們娘也老了,你妹妹也十三歲了,也得要準備嫁妝,孩子們也都漸漸大了,老二你要是想出去闖闖也隨你,但是外面也辛苦,你要幹就踏踏實實幹,你哥,弟就先留家裡了。但是一定記得,我們老李家,是一家人,不能忘本。”說著就看向二兒子。
李繼興,為人機靈,聽老父如此說哪能不明白,再說自己也不是這種人,兄弟幾個自小一起長大,感情一直很好,忙回到:
“爹,我,你還不瞭解嗎?我會好好幹的,明年家裡寬泛些,就送錦兒與輝兒去上學堂去吧。”
看著幾個懂事的兒子,老爺子欣慰的笑了笑。
臘月二十二,因著兒子帶回來的銀錢,王氏帶著幾個兒媳,女兒等人要去鎮上準備去買些年貨,李明錦,也要跟著去,並將這兩個月以來,和弟妹們一起山上撿來的曬乾後的5斤木耳,20斤蘑菇等乾貨。10斤野菊花,天麻挖的不多,只有5斤,用麻袋裝好,一起帶上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