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發深入,且還換了楊市這個更大的市場; 原始資金也累計到一定程度,她當然不在小吃食這個累且賺錢不多的攤子上死磕。
她打算進攻服裝行業。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惜由於那場持續了接近十年的革命,生生將國人的審美觀給拗了一個大彎。
在剛過去是七十年代; 人們最崇尚的服飾就是綠軍裝,街上屋裡; 田間地頭; 一律灰藍綠; 豔麗的顏色沒人敢穿,也沒廠子敢生產。
但審美這玩意; 真能徹底拗過去嗎?
不行的; 壓抑越久,爆發力越強勁; 從現在往後的十幾二十年; 都是服裝行業的黃金時期; 尤其開頭這幾年,幾近空白的市場,讓第一批下海者真正弄起了浪潮。
姜寧怎肯錯過。
至於為何選擇服裝; 而不是半導體收音機等更加黃金的行業; 那當然少不了人脈資源的約束了。
八十年代初期; 個體戶很能賺錢,但要是想更進一步,沒有人脈等資源支撐,是根本不可能的。
布匹之類原材料,沒門路無法大批進貨。
且現在還是國營單位的天下,私人企業還不允許註冊呢,姜寧甚至記得,這幾年連僱工都是有限制的,“七上八下”爭論沒明確前,這出頭鳥一個不小心,就得成炮灰了。
所謂“七上八下”,是國內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陣痛時期產生的一個特殊產物,社會主義國家,是否允許出現被視為帶有剝削意味的僱工?
僱工,這個後世看來最正常不過的舉止,在不久的將來會掀起滔天巨浪,但經濟建設勢不可擋,於是在上頭保守改革兩派的角力期間,出現了一個過渡標準,“七上八下”。
根據《資本論》,八人以下不算是僱工,算是幫手。
姜寧的上輩子,曾經聽過閨蜜的老父親遙想當年,就是賣紅聯起家那個,他說有段時期風聲特別緊,他恰好有幾個夥伴受不了高額利潤誘惑的,只是這幾個過界的人,卻基本成了典型填炮灰了。
老農民出身的他,一直十分謹慎,曾經被嘲笑過膽小,但事實證明,他才是正確的。
這一點,姜寧深以為然,她只是想乘著改革浪潮,給打好經濟基礎,讓小日子更加滋潤而已,如果為了錢冒大風險,那就本末倒置了。
以安穩為頭等要務,這行動方針肯定不能變的。只不過,若事業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