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圍著開飯; 趙向東夾起一個芹菜肉餃; 蹙起濃眉,“今天還有我和衛國在,那明天咋辦?”
“要不多請個人吧?”
但僱人肯定不是馬上能僱到的,他建議道:“明天,先在後面加工場喊個人來幫幫忙。”
姜寧搖頭,“不行,這改革剛開始的,咱不能僱太多的人,六七個差不多了。”
她不能告訴丈夫“七上八下”的遊戲規則將很快出現,只能模糊解釋兩句。
不過許衛國卻說得明白多了,他點點頭,“嫂子說的對。”
身處他這個階層,上頭的騷動肯定有所察覺的,雖然未見太大動靜,但兩派槓起來是早晚的事。
“上面沒給出確切說法之前,這出頭鳥不能當。”
許衛國隨後建議,“嫂子的二哥,不是和紡織總廠關係不錯嗎?以後可以往那邊想想法子。”
“衛國這建議挺好的。”
姜寧順勢點頭,她本來想著就是以後掛靠公家廠子,不過吧,在這之前,得先徹底站穩腳跟再說。
“至於從後面喊個人,我倒覺得不太合適。”
踩縫紉機的也就那麼七個人,還供不應求的,再調一個人出來就更緊巴了。
見趙向東濃眉微蹙,姜寧笑著安慰,“我也是沒有經驗,今早才手忙腳亂的,以後就好多了。”
其實店裡雖熙熙攘攘,但畢竟面積小,買的又僅佔很小一部分,客人願意等等,她手腳利索還能忙得過來。
就是人擠人的,怕有人手腳不乾淨。
不過眼下治安還成,小偷小摸相對較少,專門分一個人出來看著,挺浪費的,得不償失。
姜寧考慮過後,還是認為不從加工場抽人手更好,要知道粗略保守算計一下,現在的貨源其實已經無法供應得上店面銷售了。
畢竟,只有七個人幹活。
姜寧嘆了口氣,比起白天忙碌,其實她更煩惱這個問題。
為了趕客車,自己的店已經是西河坊打烊頭一撥了,晚上不做生意不說,甚至下午五點不到就關門,難道還要再縮減?
不過,她這個煩惱,當天得到一個緩解方法。
吃了飯歇了歇,才繼續開門營業,不過趙向東姜寧堅持讓許衛國回去了,畢竟他是放假來看父母兒子,總不能一直耽擱在店裡。
中午人少點,但很快又多起來了,忙碌幾個小時,痛並快樂著,到了四點多,姜寧就打烊了。
她吩咐丈夫把店裡收拾一下,自己則將零鈔整鈔理好,除了留下當備用找零的,其餘的都用油紙包好。
前頭歸置好了,姜寧才開了小門,往後面加工場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