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歸公,私歸私。
“哎,嫂子!”
三人又說了幾句話,就聽見小側門被開啟的聲音,石小蘭她們幾個陸續來了。
加工場突然多了兩個壯碩的陌生漢子,大夥兒驚了驚,和姜寧打過招呼後,一向快人快語的石小蘭這回沒先開口問,反而是竇紅梅好奇道:“姜妹子,這兩位是……”
看他們和姜寧坐著說話,三人頗為熟稔,但姜寧不是有兩個哥哥了嗎?
“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姜寧笑笑,站了起來,“他倆是我的的遠方表哥,以前是在我哥那邊上班的,最近我這邊缺了人手,就先借過來了。”
多僱兩個人,她並不算說得太直白,“搬布料這些活兒重,以後也不用咱們女同志幹了。”她笑笑,輕描淡寫地道:“我將倉庫鑰匙給了他們,以後加工場進貨出貨,直接告訴他們也行。”
又是遠方表哥,又是拿鑰匙,還能直接處理進出貨,這管理者的身份說得明明白白的,石小蘭等人神色一下子就鄭重起來了。
每月四十多塊的工資,她們十分看重這份工作,新冒出兩個管理者雖然突兀,但與對方適當打好關係非常重要。
“田哥,胡哥,那咱們以後就得多麻煩你倆啦!”
石小蘭爽朗一笑,其餘人也紛紛出言再次打招呼。
“不麻煩,這不是工作嗎?有事只管使喚我倆就行。”
田斌和胡國川笑笑,態度不遠不近,說話直爽接地氣,也不與女同志們過分接近。
姜寧暗暗點頭。
介紹完畢,石小蘭等人就工作了,田胡兩人近距離了解片刻,對工序有了大致瞭解後,胡國川繼續留下,田斌就跟著姜寧去前面開店。
店裡的生意一如既往的火爆,沒多久胡國川也出來前面幫忙了。
多了兩個人,姜寧真的輕鬆了很多,她就專心招待客人得了,既不用再時刻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也不用再分神回答外面問價的顧客們。
她就專心取碼數,安排客人們進試衣間,和收款找零。
胡國川田斌不大懂招待顧客,但看場子沒問題,他們還能回答問價的顧客,並隨時補充貨架上缺的貨物,並整理整齊。
兩人還相當有默契,一個人去幹其他活,另一個都必會盯著店裡,不用姜寧囑咐。
姜寧終於不用每次關了店門後,都得面對一屋子亂糟糟,也不用啥都一個人幹完。
“田哥,胡哥,有了你倆,我真輕鬆很多,要是你們能早點來就更好了。”中午午休,姜寧一邊整理收銀臺,一邊對二人笑著說。
“現在也不晚。”兩人一個憨憨一笑,一個不好意思撓了撓頭。
親眼見過店裡生意,發現自己確實能幫上忙,田斌胡國川徹底放下心頭大石,一心一意幹了起來。
三人分工合作,將店面整理好。完事後,姜寧讓胡國川去加工場宣佈下班,她自己則領田斌上二樓倉庫,補充賣掉的碼數。
這是姜寧店裡開張以來,過得最輕鬆的一個午休,她先教了教田斌胡國川,該如何檢查加工場半成品的質量,然後三人就出門吃午飯了。
他們去的是餃子店,胡國川看了看牆壁上的價錢,再想想自己的飯量,一臉心疼,“嫂子,要不咱們趕緊把鍋碗瓢盆買回來,明天就能自己開伙了。”
田斌一臉贊同。
既然加工場要延遲下班時間,那麼二人肯定趕不上客車回家屬區的,田斌胡國川剛才就提出來,要在店裡睡覺。
倉庫堆滿了貨,這些都是錢,也必須看著的。
兩人覺得理所當然,一來這是工作的一部分;二來,家屬區是戰友的家,他們也不可能當成自己的家長期居住呀,有地方當然得搬出來的。
一舉兩得。
姜寧正有此意,於是就點頭了,並讓兩人吃了午飯以後去採購生活需要的東西。
她打算在加工場隔一個房間出來,作為二人居住的地方。加工場佔據的一樓有五十平米左右,就算放了七臺縫紉機,半成品和原料,也剩不少地方。
這是個很周正的長方形屋子,正好把東西挪一挪,就能建個牆隔開了。
她聽了笑道:“咱們中午時間緊,自己做太麻煩了,不如省點時間歇歇,等會精神點開店。”
田斌兩人想說自己一點不累,輕鬆得很,但轉念一想姜寧這身板肯定累的,歇歇也對。
他們又想說自己做飯就行,但回憶一下姜寧的手藝,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