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家康說:“是啊!所以我們一定要說服孩子的父母,讓孩子們重回學校。”
吃過了午餐,大家便分組,林芝瑤、杜若意童恆為一組,明家康、陸洋和曹丹丹一組。
杜若意是最先提出要和林芝瑤一組,然後順帶拉上了童恆,他們這要找都是叫李大光的男孩。
出發的時候,林芝瑤停住了腳步,看了一眼杜若意,蹙了蹙眉頭,“你回去把這妝卸了,還有換上長袖長褲。”
杜若意撅嘴不悅地問道:“為什麼呀!”她希望自己在童恆面前都是美美的。
“你忘了我昨天的話嗎?這兒窮鄉僻壤,村民都很保守,誰會穿裙子,誰會化妝,你是來支教,又不是來選美,你在學校穿無所謂,但是進村裡——請記得我說的話,安全意識一定要有,你希望所有人都圍觀你嗎?”
杜若意恍然大悟,看了看童恆,心不甘情不願的聽了林芝瑤的話,轉身回去換衣服和卸妝。
童恆無奈地看了一眼杜若意後眸含笑意地看著林芝瑤,“她很聽你的話。”
“因為我說的話說對的,而且她也是成年人,懂得分析利弊。”
童恆看著林芝瑤,只見她一張瓜子臉;雙眉修長;膚白嫩如剛剝殼的雞蛋;即使不施粉黛,卻難掩她姿形秀麗;容光照人。
最吸引他的是她身上散發的自信與沉穩。
約莫十分鐘,杜若意就換了一身黑色的運動服出來,雖然卸了妝,可是勝在年輕,面板底子好,杜若意依舊清秀可人。
“還是很好看。”林芝瑤拍了拍杜若意的肩膀,“走吧!”
杜若意抿嘴笑了笑,偷偷地看了一眼童恆,卻發現他並沒有看自己,心裡頗為失落。
林芝瑤先去了村長家裡,讓村長老婆給他們帶路去李大光的家裡。
王嬸是一個話很少的人,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幾次將話題轉到王嬸這裡,她都將話題轉開,要麼就是說自己的兒子王大富,很少與大家說話。
一個挺無趣的人!
從村長家裡到李大光的家裡走了約莫半個小時,村子裡的人家都是散落,三四戶人家一起。然後山坡田坎多,零零散散,家家戶戶屋前都有院子然後旁邊是種著蔬菜的田地,有許多人在務農,大多都是男人。
他們看見身著光鮮亮麗的年輕人路過,都紛紛停下手中的鋤頭,抬頭觀望。
這一路走來,可以說林芝瑤、杜若意與童恆三人是頗受關注,就好像明星走在大街,總有路人側頭觀望。
從村長家裡走到李大光的家裡大概有半個小時,李大光家就是那種土坯房,屋子和村裡其他人家比起來,要破一些,其它人家有些是半土坯半磚。
王嬸和院子裡的一位大嬸打了一個招呼,“桂芬,這三位是城頭來村裡支教的大學生老師。”
陳桂芬正在扳玉米粒,她聽王嬸這麼介紹,一下子緊張起來,舉手有些侷促,“你,老師們好。”她趕緊端了一根長凳遞給林芝瑤她們坐。
林芝瑤笑眯眯地看著陳桂芬,“阿嬸好,我姓林,我昨天收到了村長的名冊,您好像給大光辦理了退學?可是我看大光的成績很很好!”
陳桂芬嘆息了一聲,這小兒子比大兒子模樣生的好不說,腦子也靈光,讀書也穩拿第一,可是無奈家裡窮,“沒法子,家裡窮啊!”
杜若意張望了一下:“嬸嬸,大光呢?”
陳桂芬看向了遠方的一塊田,“跟他爹哥下田裡幹活去呢!”
杜若意吃了一驚,“大光才十歲呀!”
在她的認知裡,十歲正是玩耍,無憂無慮的年紀,她十歲在幹嘛?坐在教室裡讀書,下課和同學們玩跳繩,捉迷藏。
可是——
陳桂芬嘆息,低頭繼續刨玉米,“家裡窮,窮人家孩子早當家。”
“阿嬸,我看過大光寫過一篇作文,叫“想去山外看看”,如果他現在十歲就不念書,識得幾個字?難道你希望以後他也想你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嗎?一輩子待在這大山裡嗎?”
陳桂芬被林芝瑤的話勾起往事,她在城外頭待過,自是曉得外面的繁華,如今幾十年微走出這大山,她不是不懷念,而是認命,可是大光這麼聰明,難道也要和她認命嗎?
“可是家裡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錢,讓孩子去讀書!”陳桂芬為難的說道。
林芝瑤為了在陳桂芬這裡博取好感,笑著說:“阿嬸,我們要在山裡支教兩個月左右,這兩個月我們老師的伙食飯菜你給我們送吧,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