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他的人趨之若鶩。
上面的話其實並不矛盾,或者說約翰·卡夫曼這個人,本就是一個很矛盾的人。
他明明很強,而且到處惹事,但追殺他的人,卻大多可以活下來,因為他很少輕易取人性命。
當然,難得的碰到他生氣的時候,任你再強大的人,也會被他殺掉。
這個男人好像本就是一個遊戲人間的浪子,心情好的時候,你就算拿大炮轟他,原子彈炸他,他也會一笑而過。
但一旦他認真起來,他想殺的人幾乎沒有一個能夠活下去。
幸好他大多數時候都心情不錯;,也很少真正的認真起來。
耶利奇認識約翰·卡夫曼大概是在十五年前。
後者的一個朋友在商場上被玩的傾家蕩產幾乎跳樓,但又不願意因為這種事讓約翰·卡夫曼為他報仇。
——這其實也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則,而每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獨到的規則。
約翰·卡夫曼自然不會讓他的朋友墮落下去,偏生當時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他的朋友。
所以約翰·卡夫曼找到耶利奇。
耶利奇當時不過二十多歲,是個很豪爽的人。
他與他相識,從未有一絲功利性,而純粹是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
當時的約翰·卡夫曼已經兇名遠揚,願意靠近他的人太少,更何況願意跟他交朋友的人。
這讓約翰·卡夫曼很感激。
隨後耶利奇收到約翰·卡夫曼的求助,二話不說,縱然幾乎是與全世界大財閥為敵,也資助了約翰的朋友二十億新幣。
然後兩個人就又恢復了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從來都是淡如水的。
即便約翰·卡夫曼偶爾去到辛吉達,也只是和其他人一樣,最多在耶利奇的豪宅中呆三個小時。
有人說耶利奇其實並不重視約翰,也有人說約翰利用完了耶利奇就不再理會他。
後來發生了兩件事改變了所有人的看法。
一是約翰·卡夫曼被這個世界最強大的五個人之一的傢伙追殺,被迫藏到耶利奇家裡。
那個人幾乎將耶利奇殺死,後者也依舊沒有說出約翰的下落,最終只能悻悻離去。
人們這才知道,他對他,有情。
另一件事,是一個聯合國新任的守備軍團的上將引出來的,他仗著自己正處於意氣風發的上升期,在耶利奇的家裡調戲了他的第三個妻子,還狠狠地羞辱了耶利奇一頓。
耶利奇一笑置之。
他甚至都沒有求助任何人。
可約翰·卡夫曼得到這個訊息後,卻立刻去到美國,追殺了那個上將足足三個月,甚至不惜闖入聯合國守備軍團總部,殺了足足三百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