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軒轅虎賁帶著六萬青離軍出城,目的自然就是碧水城。
他們似乎並不避諱在鳳棲城下的十多萬赤炎軍主力。
赤炎軍大營。
百里雲翼接到情報,軒轅虎賁率兵企圖奪回碧水城。
對此,百里雲翼是一點也不擔心,碧水城有兩萬守軍,就算盟軍傾巢而出,也非一時半會能夠攻打下來,一旦盟軍在攻城方面受到拖延,他們赤炎軍就能隨後形成對他們的前後夾擊。
在百里雲翼看來,盟軍已經坐失了橫掃赤炎國的良機。
因青離國內訌,不僅他率領的大軍得到補充,據說新的一批赤炎軍也在招募中。
雖然距離赤炎國恢復鼎盛時期還為時尚早,但可以想見,只要將離炎軍和青離軍驅逐出赤炎國,是遲早的事。
赤炎國是夾在兩個大國中的國,東有青離國,和他們相隔了一條滄之江,西有蠻夷國。
數百年前,赤炎國和蠻夷國連年征戰,因為赤炎國和蠻夷國的國界一直是模糊的,不像和青離國這麼清晰,滄之江成了天然的屏障,赤炎國和蠻夷國經常為了一塊界碑的移動,而有了戰爭的藉口。
每一次的征戰,都是邊疆赤炎軍將士用血與淚組成的歷史,偏安滄之江以東的青離國,怎能明白赤炎國左戰青離,右戰蠻夷的堅韌不屈?
多少次赤炎國在兩面作戰中落入下風,但赤炎國始終堅持了下來。
俗語說從戰爭中走出來的男人才是真男人,而赤炎國是從戰爭中走出的國,所以他們認定赤炎國才是該統一天下的國。
和蠻夷國的交戰,讓赤炎國逐漸領悟到一個道理,沒有人會讓給你,哪怕一寸的國土,你都必須要自己去爭取。
打了和,和了再打,這種歷史維持了幾百年。
直到一百多年前,赤炎國和青離國簽下了《江川之盟》,在對付蠻夷國方面,赤炎國可以說是解決了後患,可以騰出手全力對付蠻夷國了。
而彼時的蠻夷國卻陷入兄弟奪權的內戰之中,儘管後來內戰以一方勝利而停止,但蠻夷國的國力衰退已經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實。
蠻夷國王族赫連氏面對如日中天的赤炎國強兵,只能遣使求和,自願讓出兩國存有爭議的一百多里土地,同時再割讓出兩百里蠻夷國的國土,才使得百里氏接受他們的求和。
此後蠻夷國似乎在赤炎國前再也抬不起頭,直至赫連珠峰的繼位。
赫連珠峰表面看起來並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實則一直在隱藏實力,暗中不斷壯大蠻夷國的兵力。
他表面上對赤炎國不敢有絲毫反抗,又讓自己的女兒赫連玲瓏嫁給百里暮雲,表面上做出姻親的和諧關係,來麻痺赤炎國的警惕之心。
赤炎國在蠻夷國這裡獲得了支援後,不出赫連珠峰所料,百里山河野心開始顯露,沒有了蠻夷國這個後顧之憂,開始放心大膽地向青離國出兵。
百里山河本想著趁青離國內亂流民造反這千載難逢的機遇,將青離國一舉攻下,成就前古未有之功勳。
蠻夷國也可以假借與赤炎國和親之名,趁機派出大軍,準備渾水摸魚,漁翁得利。
然而千算萬算不如天算,他們這份簡直稱得上是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佔據的計劃,卻被異軍突起的離炎軍打破!
這個誰都沒有將之放在眼裡的區區數萬叛軍,竟然讓蠻夷國大敗虧輸得糊里糊塗!
誰能想到岌岌可危的青離國,不但沒有傷筋動骨,反而能夠反噬一口,讓蠻夷國再無力在青離國境內肆虐,只能淪落個黯然收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