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自周頤登基以來,更加註重官員的吏治,比起以前忙碌了許多,二來嘛,利益總是能驅動人心的,正因為大華的商隊在世界都赫赫有名,所以在大華商隊出海的必經地方,也埋伏了許多打劫的,雖然大華的武器對上這些人自然是碾壓,但每次也還是會有一些損傷,這些大人們都愛惜自己的生命,奉行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來自於出海人帶回來的傳聞和一些書作地圖等。
“行了,朕早就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你們身為朝廷官員,更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政策,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你們,畢竟想要將這世間之事都弄清楚,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是,像今天這樣的關乎國運的大事,朕還是希望你們仔細考察,從實際出發,看看可行性有多高,而不是盲目的一拍腦袋就決定了。朕問你們,你們可知這世界有多少國家,又離咱們大華有多遠,他們的風俗習慣是怎樣,與咱們大華政治體制有何不同,隔著這麼遠就算納入了大華的版圖,咱們又如何去治理,這些你們就沒想過嗎?”
“這……臣妄議了!”最先提出建議的那人立刻認錯。
華始帝嗯一聲:“你也是為了大華考慮,以後想妥帖一點兒就可以了,還有事嗎?沒事兒了就退朝吧。”
大部分的時間華始帝都是很好說話的 ,而且他捨得放權,在他登基後,朝臣們最明顯感受到的就是,皇上更加依靠理性的制度治國,朝臣們辦起事來一般都是依律而行,這既給了朝臣們安全感,也讓他們能更加踏實的辦事,而不必像以前一樣,心思全在討好上司上去了。
能者上庸者下,在華始帝登基幾年裡,已經成了大華朝臣們的共識。
而和以前的皇帝都不怒聲色,儘量在朝臣們面前保持神秘感不同的是,周頤平時都是一副笑模樣,有時候還能和臣子們開開玩笑,但即便這樣,還是沒有臣子敢在皇上面前打馬虎眼,皇上平日都是一副極好說話的模樣,但在華始帝治下的臣子們都知道,那只是皇上的表象,若真犯了事,華始帝絕對是手起刀落絕不手軟。
對於華始帝,朝臣們真是又敬又怕。
大華自立朝以來,每年都要舉行迎外會,哦,這個節日就是各番邦來華的日子,不過因為大華已經將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後來慢慢的就變成了以磋商商業條款為主,附帶舉行歡迎國外賓客來訪,以示大華作為東道主的熱情好客。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許多番邦派遣使者不遠萬里來到大華,以前沒來過大華的外邦人,都見識過大華那赫赫有名的商隊,聽說這些商隊全都出自一個名為大華的強大國家,聽說那裡遍地黃金,每個番幫人對於到大華都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態。
而跟隨使者到來的,可能還有很多想要到大華來淘金或是想來單純見識一番的人,他們乘著大華的大船,揚帆出海,不遠萬里終於來到了赫赫有名的大華。
船還未進港,首先看到的就是元平府巨大的港口,那停在港口處遮天蔽日的大船遠遠看去,彷彿沒有盡頭。
當這些人踏上港口後,才明白了為何會有傳言說遙遠的大華是天堂。
這裡實在太繁華了,街道兩旁商鋪鱗次櫛比,路上行人摩肩接踵,在他們國家只有貴族才能穿上的綾羅綢緞,在大華的接到上卻隨處可見。
這些番幫人亦步亦趨的跟在他們的使者大人後面,全程張著嘴。
“大人,那是什麼,怎麼這麼寬的街道都沒人去走?”一位第一次來大華的高個子青年問道。
那使者看了一眼:“那是大華專門規劃出來的車道,我們現在走的這叫人行道,反正你只要知道車道只有車子能走就對了。”
“大人,他們的道路為何這麼平整,還有為什麼這麼幹淨,天啊,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使者大人有些不耐煩,他怎麼知道,要知道國王派他到大華來,除了磋商商業條款外,就是想搞清楚大華為什麼這麼強大,但是他每次重新踏入大華,就感覺到了大華和他上次來的時候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華的臣子都和他們的皇帝一樣,狡猾的要死,想套他們的口風簡直難如登天,舊的東西沒搞清楚,新的又出來了,回去國王一問,他還是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這簡直讓他絕望。
還有國王說最近可能要和鄰國打仗,希望從大華這裡買一點兒武器,但是又捨不得出錢,殷切叮囑他在這次迎外會的時候,好好和大華說說,在武器上壓壓價。
使者在來的路上都在想辦法,越想越覺得希望渺茫,他和大華打交道的時間不短,知道大華這個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