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1 / 4)

劉魏之聽聞樑子俊被冤入獄,好氣又好笑的罵道“不予正道,求我也是無用!”

“大人誤解子俊了,他雖貪財,卻也取之有道,想來其中必有冤屈。何知縣急功近利,不分青紅皂白便將人收監關押,即使有手書撤資為證仍不肯放人,若是被無辜連罪,為圖官運草菅人命豈不是失職、失德?”陳青咬牙說謊,若不一口咬定樑子俊清白,想來這位過於剛正固執的刺史大人必不屑與他同流合汙,更合論包庇隱瞞了。

劉魏之皺眉半晌,方才幽幽說道“若他真未參與其中,想來何知縣也不敢妄下定論,你不也說押解罪證的人馬尚未回返麼?待證據確鑿,何知縣作為朝廷命官自會還他一個清白”

陳青搖頭嘆息“怕只怕何知縣急於立功,不待審問清楚便敷衍結案。劉大人也是朝廷命官,想來當知年前奏請與年後邀功的差異”

“非是我不想幫這個忙,而是你也瞧見了,眼下災民流離失所,府衙卻無力賑災,吾等官員整日公務纏身,確是分身乏術,待我書信一封與你帶給何知縣,他看到自當會秉公處理”劉魏之暗笑搖頭,他倒是有心去瞧瞧樑子俊的笑話,誰讓那傢伙整日一副勝券在握、不可一世的囂張姿態呢?

陳青心下一喜,哪怕只是個口信也會讓何知縣忌憚,即便無法拖延時間替廖凡志籌劃,也可大大增加樑子俊脫罪的機會。

遠近親疏,人往往最先考慮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人,推廖凡志頂缸也是迫於無奈,並非陳青冷血,為求脫罪要陷他於不義。

事有緩急,樑子俊的困局好解,廖凡志的罪名卻非是一時半刻就能解出眉目的,只有慢慢籌劃才有可能脫罪。若讓陳青眼睜睜看著一家老小入獄,他還做不到那般自私。

謝別劉魏之前,陳青還拿出一萬兩銀票捐贈給府衙。

劉魏之當場翻臉,氣惱不已的大罵他是庸人。自己學業有成為求報效朝廷,豈會當個只知斂財的貪官?若是陳青不肯收回,他定要當場拿下治他個行賄之罪。

陳青咧嘴一笑,輕聲辯解“我梁家雖是小門小戶,卻也一直默默替朝廷分擔災情,不說趕在災前提前屯糧轉借給佃戶,就說這麼多年來,梁家大大小小的善事舉不勝數,又豈會自毀門譽賄賂朝廷命官?若大人真是愛財之人,怕是陳青臉皮再厚也不敢登這門”

劉魏之收斂脾氣,再三遲疑的問道“當真?即無罪何須賄賂於我?怕是那樑子俊當真做了虧心事才對!”

陳青暗惱自己多此一舉,當場收回銀票冷著臉說“既然大人如此瞧低子俊,這個忙就不必幫了,反正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陳青若不是看大人確實擔憂治下百姓,又豈會掏出大半積蓄替府衙分憂?這般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來大人也不僅僅只是迂腐而已。”

陳青一番搶白,惹得劉魏之心下不快,有求於人還敢這般肆無忌憚,真不知他是膽大還是狂妄自大!可他這般言之確鑿,自己難不成真是誤會他了?

恩師總是教訓他過於耿直,顯得有些呆板固執,可這跟迂腐千差萬別,又何來迂腐一說?這等大不敬當真是羞辱也。

陳青見劉魏之臉色越來越黑,緩下口氣沉心靜氣的勸道“朝廷遲遲不派賑災款項,光靠府衙借調糧食如何解決上萬災民的溫飽?真正沒糧可食的都是窮苦百姓,大戶人家還不至於斷炊,讓他們捨出口糧救濟別人那是不可能的,可若是每家捐贈些許銀子,再由府衙出面籌集糧草卻為可行。屆時大人只要口頭感謝一番,再搬個善人的美譽,想來大戶人家是不惜這點銀子為家門搏個美名的”

陳青一番開導,讓劉魏之愁苦許久的難題豁然得解。南方之所以遲遲不肯調糧,也是礙於靖州府衙無銀採買,等賑災銀子運抵靖州再轉換成糧食,城外早就餓殍遍地了。

有了可解燃眉之急的辦法,劉魏之也顧不得臉面,搓著手直道誤會,又深深拘禮謝過提點。

陳青心下好笑,面上卻不露分毫,推讓他這是有感於劉大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這才班門弄斧的欲幫襯一把,若是此舉真能奏效那也是大人各方周旋的功勞,他一介小民,每日憂心柴米油鹽,實在想不出高招,不敢攬這功勞。

劉魏之爽快的收下復遞來的銀票,非要給人立個字據,待明年也好上表朝廷,為這些國難當頭不惜舍小的人家給予表彰。

陳青首次被人恭送出門,頻頻回首告辭,直到走出大門才聽劉魏之感嘆一聲“下次出門還是帶個飄帶吧,也免得旁人誤解,多添煩惱”

陳青囧,劉魏之默。

送走陳青後,劉魏之搖頭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