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2 / 4)

奏章,只不過是忠王上的。

謝遲因此而欣慰了一陣,卻又有些無奈。因為忠王上奏章沒用,他是異姓王,跟宗親是兩碼事,他來開這個頭宗親們也可以當看不見。

而且,忠王的爵位不能降。忠王一爵的世襲罔替,是世宗皇帝當年明明白白下旨定下的,是因為頭一位忠王的忠心。這是一種對臣子的嘉獎,後頭的皇帝不能無緣無故給撤掉。

所以謝遲把陸恆召進行宮來解釋了一番,跟他說這事不成,不能從他這兒開刀。

陸恆聽完直嘆氣,苦笑說:“臣頭一回恨自己不姓謝。”

當年廢太子還在的時候,多少人在說他如果姓謝就好了,大齊會有個明君,他都只是聽聽便作罷。眼下這事鬧得,他卻真有些搓火。

朝廷都窮成什麼樣了,這幫宗親還真能安心坐享民脂民膏?也不想想若是哪天大齊沒了,他們還上哪兒去享清福?

如此這般,又過了兩天,謝遲便聽說讀書人之間最近在流傳一篇出自於忠王之手的文章,裡面破口大罵宗親們不識大體不顧大局。

結果這篇文章,把一直在猶豫不決的謝逢給罵了出來。又過了一天,謝逐的摺子也送了進來。

三個人都知道這事利國利民。先前沒吭聲的原因也都一樣,怕挨其他宗親的罵。但忠王的文章一出來,文人們又跟著口誅筆伐了一番,他們覺得挨誰的罵不是罵啊?那還是讓自家人罵比較好,不能在民間留罵名。

謝遲一邊看他們的奏章一邊聽他們抱怨忠王,笑得一臉複雜:“忠王那文章,罵得有多狠啊?”

“……單是想想沒有宮人敢呈給您看,您大概就知道了。”謝逢撇嘴道,“早些年,忠王文采斐然那是滿城皆知的,但臣頭回知道他用……不太文雅的字眼罵人,都能寫出篇駢文,對仗那叫一工整……謝追看完文章臉都紅了,直恨自己還沒承襲爵位,跟八叔吵了好幾天,就想逼八叔上摺子。”

“……”謝遲心裡默默決定一會兒一定然宮人把這文章找來瞧瞧,接著放下摺子一笑,“我之前就估摸著你們兩個要先來,封地都給你們劃好了。”

他說著讓宮人取了地圖來。地圖在面前攤開,他指了指江南的兩處地方:“這兩片地方,不錯吧?”

謝逐和謝逢定睛一瞧,何止是不錯?那是實實在在的魚米之鄉,數一數二的好地方。

謝逐不禁輕吸了口涼氣:“不合適吧……”他們兩個佔了這樣的上佳之地,旁的宗親豈不是要說皇帝不公?

“別客氣,沒什麼不合適。”皇帝本尊粲然一笑,“先上了摺子的把好地方拿走,落於人後的才著急呢。”

大齊雖然地大物博,但真正豐饒的地方,其實也就那麼多。他從好地方開始分,越到後頭越貧瘠,早晚能把躊躇不決的都逼出來。別人還反倒沒法罵他不公了——這不是先來後到嗎?

——最初冒出這個主意時,他心裡莫名地樂了半天,一邊覺得這主意好,一邊又覺得自己似乎有點壞。

他還腹誹說,自己天天這麼琢磨著斂財,要不是出身宗親、要不是當了皇帝,大概很適合去經商吧……

那他一定是個奸商,是個大奸商!

第185章

給謝逢和謝逐賜封地的旨意下去,朝中的爭論就又更烈了一層。

一方面,許多原本還在觀望此事的宗親更加動搖了。另一方面,很多本來支援這件事的朝臣倒反對起來,紛紛上疏說此事不可行。

這些奏章,謝遲暫且都壓下了沒看,因為他全然知道他們要說什麼。

給宗親們分封地,勢必會削弱朝廷的權力,這是明面上的道理。

他也因此而做了些防範措施。比如宗親們可在自己的封地上頒佈政令,卻沒有兵權。再比如宗親們雖然可頒政令,但不可與朝廷的律例相左。

除此之外,還有些已然存在的條件是對朝廷很好的——大齊現下有親王八十多位、郡王二百多位、侯七百多位。在這樣龐大的人數下,最大的封地也就那麼回事。

謝遲算過一筆細賬,以封地最好的寶親王為例,他若要養一支人數三十萬的私兵出來,得分文不花地攢上一百四十多年的俸祿和食邑。

當然,如果過個幾代,宗親減少、封地變大,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這種擔憂放在現在實在是抬槓,哪朝哪代都不可能靠著一套政令就長治久安。如果治國那麼簡單,那天下大概還是嬴姓趙氏。

身為國君該做的,是解決眼下最要命的問題。就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