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再授人以柄。
曹氏無奈,只得帶了蔣燕華往廚下去。蔣家沒料到今日姑奶奶和姑爺就上門,要想及時整頓出一席像樣的飯菜來,還真得抓緊時間。
“你爹爹也太放心了。”曹氏一邊走一邊還惦記著兒子,忍不住抱怨,“柏哥兒才幾歲,就給他玩那些刀槍劍戟的,若傷了臉如何是好!再說,柏哥兒將來是要讀書應舉的,舞刀弄劍的做什麼?”說到這裡就忘記了沈數送的衣料首飾是多麼合她心意了,抱怨道,“王爺真不會送東西。”
蔣燕華心裡正煩著,被她唸叨得不耐,脫口道:“若不喜歡,娘就把王爺送的東西都還回去就是。”只會在她面前唸叨,其實什麼都不敢做。
曹氏被她噎得說不出話來,半晌才嘟噥道:“這未免有些失禮……等他們走了,我就把那些東西都收起來,不讓柏哥兒拿著。”
蔣燕華在心裡冷笑了一聲——曹氏也就說說罷了,蔣柏華的事兒,她早就插不上手了。不過她也不願把這話說破,就讓曹氏自我安慰去吧,她現在比較關心的是西北疫情。
上次桃華治平了藍田和洛南兩縣的疫情,當時跟著她出力的人可都得了好處,就連在宮裡什麼都沒幹的蔣梅華也沾了光。這次西北發疫她又要去,那這次跟著她出力的,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蔣燕華這些日子並沒有閒著。劉家在訂婚前後的態度相差得實在有點遠,她現在手下也有了能在外頭跑的人,便叫人去外頭仔細打聽了一番,別的沒打聽出來,倒是知道了劉之敬現在翰林院處境不佳,年前那一趟差事也是白跑了。
依蔣燕華想來,劉家之所以如今這樣不積極,大約就是因為劉之敬正在困境之中,自然沒有心思來考慮成親的事了。她不大清楚翰林院的庶吉士要做什麼才有前途,但既然劉之敬年前能去洛南藍田兩縣備耕,那跟著去西北治疫應該也行的吧?倘若這次桃華再治平了疫情,那劉之敬豈不也能落個功勞?
這麼一想,蔣燕華頓時覺得在廚房裡都有些站不住腳了:“娘,我有點事回房一趟。飯菜定要弄得好些,畢竟有王爺在呢。”
“哎——”曹氏叫了一聲,見她腳不沾地般地走了,只得嘆了口氣,自己去指點廚下備飯。
劉之敬從翰林院出來,頂著冷風往家裡走去。這個時候翰林院其實還沒到走人的時候,但他已經真的不想再呆下去了。與他同一年進翰林院的庶吉士當中,略有些辦法的都找好了出路,剩下的那幾個當年在進士榜上名次遠不如他,如今跟他們一起剩在翰林院,他實在是不服氣。
“敬兒——”劉太太一見兒子一臉疲憊的樣子,頓時心疼起來,“快來先喝碗熱茶。”
“娘今日可好?”劉之敬灌了一杯茶,只覺得嘴裡苦得發澀——本來就是些茶葉梗子,劉太太又不懂什麼水老水嫩的,燒開了熱水一泡就是半日,茶香早散了,卻把那股子苦味全泡了出來。
“娘好著呢。”劉太太忽然想起一件事,連忙從屋裡拿出一封信來,“今日蔣家來了個丫頭,說是替她家姑娘送信,讓你一回來就要看。”說起來她接了這封信的時候心裡是有些不快的,未婚夫妻也該忌諱著些,哪有私相傳遞的道理?也幸而這封信是送到家裡來的,若是送到翰林院去,可就更不像樣了。
劉之敬也皺了皺眉。蔣家教導女兒看來委實是差了些,前頭一個蔣桃華去承恩府給人治那種病,後頭這一個又私下裡送了信來,真是不成體統。
“等她進了門,娘好好教導她就是了。到底年紀小,又是醫家出身,這些規矩不知道也是有的——”劉之敬一邊說,一邊將信拆開,一眼掃了幾行,就忽然沒了聲音。
劉太太嚇了一跳:“怎麼,可是出什麼事了?”
劉之敬握著信,喃喃地道:“西北發疫了。”
“喲——”劉太太感嘆,“這兩年是怎麼了?京城發疫,山東造反,這會兒西北又發疫,這是天下又要不太平了?”
劉之敬沒心思回答,只含糊地敷衍了兩句,看著手中信出神。蔣燕華這信寫得很短,雖然已經盡力委婉,但劉之敬在翰林院裡見多了那些拐彎抹角指桑罵槐的文章,蔣燕華這點兒功夫在他眼裡根本就是毫無遮掩,幾乎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意思。
“娘,我得去西北。”蔣燕華這信雖寫得拙劣,內容卻是要緊的,這次西北大疫,可能就是他的機會。
“什麼?”劉太太駭了一跳,“這,這可不成!”
“娘,這是個機會。”劉之敬耐心地道,“雖說是苦些,但等疫情平了,這份功勞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