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張紙上的內容相當醒目,幾乎達到了讓人過目不忘的水準。
最上面是一張照片。照片畫面模糊,加上印表機裝置不過關,彩打顏色有些詭異,很難判斷是實驗的學生。
可認識的人依舊可以憑藉模糊的五官,辨認出本人。
圖片右側寫著地點——“二中西門”。
下面是一排加黑加粗的大號字型。滿滿當當擠在一起。
“霸氣實驗,校風凜然!學生收錢,公然造謠!”
“以正義為幌,行邪惡之事!當代青年應杜絕以下行為!”
“驚!重點高中學生為愛犯罪,不惜高價收買未成年人造謠生事!”
“不好好學習,你就會變成他們這樣!”
“毀掉一個人未來的簡單方法——蠢成這樣是否應該定為人身殘疾?”
在這個還沒有被UC部佔領的社會,眾人看到這份排版亮眼的告示,腦海中不斷盤旋著“臥槽”兩字。
六人的具體行為並沒有寫明,卻正好給了眾人無數猜測臆想的空間。
各個班級各自出現了數十種不同的猜測,充分證明了群眾不羈而出色的想象力。
在各種傳奇爆點爭論下,事情愈演愈烈,快速發酵,遠遠超過了六人跟幾位老師的預想。等想控制的時候,已經全校皆知。
隨後,得到更勁爆的訊息,人群開始聚集到高三(5)班。
五班教室後面的黑板上貼了整整一排紙的白紙,列印著巨大的字型,連在一起,剛好可以湊成一排話。
“宣告!
不與爾等論長短,咱們下次聯考見!”
最下面一排還有一行稍小的字:
“本人轉學實為父母強迫。留守家庭關係疏離,如再造謠決不輕饒。”
眾人腦海中盤旋的“臥槽”轟然落地,破碎成渣。
對方不僅來實驗宣戰了,還特麼是署名的。此時心情非常複雜。
但大家一點都沒有被劃分為“傻瓜”的自覺,依舊處於看熱鬧的興奮狀態。
這時候智慧手機尚未全面流行,資訊傳播速度與範圍有限,最多隻能在每個人的扣扣空間上留下葉昂來過的痕跡。
·
葉知夏到校的時候,陸誠樂正在撕後面的宣告。因為膠水會凝固,留下的痕跡得慢慢摳掉。還好葉昂貼得不多,工程量不大。
紙撕下來後就暫時放在桌上。
葉知夏一來,班裡的氣氛陡然轉變,門口外班的學生直刺刺地看向她。
她深覺不對,走過去拿起紙,一張張連著看,看完後忍不住,還是轉身跑進廁所痛哭。
陸誠樂皺眉,叫旁邊的女生過去看看。
拿出手機再次撥打那個號碼。
毫不意外是還是忙音。
他正在鬱悶,忽然想到用同學的手機給對面撥打號碼,隨手借了一個,結果真的成功接通,明白過來。
他,
被拉黑了。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