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聖化,秦始皇又採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取消諡法。諡法起於周初,是在君王死後,依其生平事蹟,給予帶有評價性質的稱號。但秦始皇認為,像這樣“子議父,臣議君”,太不像話,更沒意義。他宣佈廢除諡法,不準後代臣子評價自己。
天子自稱曰“朕”。“朕”字的意義與“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
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詔”。
文字中不準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檔案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時,都要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為“璽”。
殷商以降,文字逐漸普及。作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較一致。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則存在著區域中的差異。這種狀況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於是,秦統一中原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炫/書/網/整理(www。87book。com)、統一工作。
李斯以戰國時候秦人通用的大篆為基礎,吸取齊魯等地通行的蝌蚪文比劃簡省的優點,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比劃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
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關進雲陽的監獄,在坐牢的10年時間裡,他對當時字型的演變中已出現的一種變化(後世稱為“隸變”),進行總結。此舉受到秦始皇的賞識,遂將他釋放,還提升為御史,命其“定書”,制定出一種新字型,這便是“隸書”。
隸書打破了古體漢字的傳統,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提高了書寫效率。
這就是“書同文”。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一致。
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萬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頒佈的標準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或另行製作相同的標準器刻上銘文,發到全國。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在田制上,秦王朝規定6尺(合今230厘米)為步,240步為一畝。這一畝制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這就是“度同制”
戰國時期,各國車輛形制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定車寬以六尺為制,一車可通行全國。
這就是“車同軌”
這幾項制度影響深遠,對中國兩千年封建時代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響,可以說功昭千代,彪炳史冊慈航收起激盪的心情,安排弟子們修行,隨即出了普陀島,往人間而來。
剛靠近中原腹地,一股煞氣就滾滾襲來,無數金戈鐵馬之氣上盈於空,陰風怒吼,廝殺之聲不絕於耳。
慈航停下雲路,往地上一望。
第249章西楚霸王逃難,孟姜女哭長城
第249章西楚霸王逃難,孟姜女哭長城
慈航奉聖人諭旨,前往人間界巡查,欲要改朝換代,讓秦朝終結,再立人皇,讓諸仙安心,天下大定。
不料,在前往咸陽之際,被一股廝殺煞氣阻住雲路,陰風慘慘,怪霧迷濛。
雲光停下,慈航往下一望,只見乃是數十萬秦國戰士在排兵佈陣,四處捉拿六國餘孽,斬草除根。
數十萬經(精彩全本小說百度搜尋:炫書)歷過生死血戰的戰士頭頂冒起股股血氣,罡氣縱橫,數十萬股匯聚起來,匯成一條滾滾長河,盪滌四方,浩浩蕩蕩,氣勢驚人。
一尊鐵甲戰士被凝聚而成,頭戴將軍鐵冠,身披片甲,手握長戈,望慈航而怒,大喝道:“哪裡來的野道士,居然敢在此窺伺始皇陛下的軍隊,罪該萬死,還不速速就擒”
慈航看著這尊腳踏罡氣長河,渾身乃是由鐵血煞氣凝聚的通神將領,心中感慨:“怪不得西陲窮國秦國能夠一統天下,這鐵血罡氣乃是士兵悍不畏死,殺戮過多,死人血氣縈身之後慢慢積聚形成,煞氣滾滾,敵人一觸就會神智不清,士氣受挫,仙道中人更是不能沾染,否則業力纏身,永墮輪迴看來商鞅變法,秦**士已經對死人麻木不仁,只為求功,如今是人命如草芥啊”
那鐵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