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又不是他的信徒的生靈在死後得以重生在這個世界,神國之外。雖說這些人其實應該是潛在的虔誠信徒與聖靈人選,但是一來不可能整個世界都在你一神掌控之下,二來,理念接近未必代表人家就要信奉你,否則也就不會有那些無信者了,形形色色的上百神祗,豈能每一個與之接近的?但是,這些土生土長的人類,卻是神國天然的同盟軍,大多數神祗的天使往往都由他們來擔當。
魏吉的任務就是按照魏曦的一些方法,來引導這些初生的人類,雖然位面特性決定了他們的信仰之力稀少,但是卻可以試驗如何接近本源,引導發展自身力量,尤其是加強靈魂的方法,這是魏曦的需要,也是本源的需要。之所以選擇魏吉小兩口而非麾下聖靈,最關鍵的正是因為他們沒有信仰的烙印,畢竟修行者需‘敬鬼神而遠之’,切忌虔誠信仰神祗,僅此一條那些信奉於他聖靈就不合適了……
表面上看來,魏曦幾百年成果顯著,深淵、幽暗地域、夏王國、藍雨王國甚至混沌海等等四面開花,但是其他位面姑且不說,看著眼前的大陸地圖,只有魏曦明白自己其實依舊十分弱小,尤其是主物質位面大陸上。夏王國天生不足,翰州川赤地千里,即是不但改善依舊是沙漠肆意之地,而且夾在幾大神系控制的大國之間,動輒有滅國之禍,唯有翰州川天險可阻擋一時;至於藍雨王國更是處於與獸人戰鬥的前沿,雖說這支獸人只是當年分裂出來的一個小獸人王國,但是出於開荒時段的藍雨王國與坎庫爾德王國同樣人煙稀少,多年來雙方也只是在橫斷要塞邊彼此拉鋸而已,在可預見的將來恐怕依舊只能繼續拉鋸下去了,論人口、論實力都遠不能與北邊的諸王國帝國相比,甚至連一些伯國都未必比得上,唯一的優勢恐怕就是土地大了點而已。
這些年來,雖然教會極力在向外宣揚,但是收穫一直不大,畢竟萬多年來幾大神系幾乎瓜分了繁華地區的信仰,很多新神不得不如魏曦一般選擇一片蠻荒地區來站住腳跟,相比於那些萬年前就存在的神祗們,他們只是一群鄉下的土財主而已,貿然介入大陸中心地帶既不知也不值。這幾百年的極力擴張,魏曦也無非是在那片區域擁有幾座小村莊而已,這是被諸神容忍的,就好比駐地代表一般,再大就容易引起神戰了,畢竟對神來說,信徒就意味著信仰之力,意味著自身實力。
其實魏曦並不介意做個鄉下土財主,在他看來這也遠比在大陸中心地帶苦苦掙扎的好,假如旁邊沒有穆罕瑞德神系,沒有惡龍之後提亞瑪特就更好了。
雖說作為神祗,魏曦並不需要什麼領地、財富之類的東西,但是他的子民需要啊,他的羔羊同樣需要廣大的牧場,尤其是熟地牧場,夏王國的地理位置實在太敏感了,這也是翰州人幾千年都沒能得以發展的原因。凡人不能發現契機,因為他們的生命太短暫了,也看不到那麼久遠的問題,但是神祗可以,站在眾生之巔的他們有足夠的資訊來完善計劃,也有足夠的時間來仔細完成任何一件事情,一代人兩代人對神來說只是計劃的開始。
兩百多年的未雨綢繆,使炎黃人積累了大量的實力,尤其是擺脫隔離之後,交流的加快也意味著發展的快速,繁華的背後是迷茫,夏王國需要新的目標,向北是提亞瑪特的領域闕森塔,向東是強大的穆罕瑞德帝國,向西固然接近藍雨王國,但是沿途的大大小小王國可不是夏王國能夠招惹的,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勢力背後都有一群強大的神祗,魏曦可不願意輕易引起神戰。
因此,魏曦將眼光望向了南方。
所謂的夏亞指的是瓊達爾森林以南的一片廣闊且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自光輝海岸邊一路直向東方延伸而去,這片幾乎沒有任何文明的痕跡,只有遊牧的人類及其他非人類種族(如半人馬、豺狼人、獅族)在此出沒,各以不同方式維生——獅族狩獵、人類畜養洛斯獸及馬匹、豺狼人則四處搶掠。這片土地雖長著大量的草類植物,但卻不適合進行農耕。
夏亞族的人類之很少會離開族人與故土,因為他們的馬匹一旦離開夏亞草原就會開始水土不服。比起費倫大陸其他地區,夏亞馬雖然顯得更加強壯且迅捷,但它們卻必須持續食用當地生長的青草,一旦長期得不到這種夏亞特有青草的供應,這些強壯的馬匹就會逐漸生病,最後死亡,因此他們很少會離開土生土長之地。
而東夏亞,則是指大地臺階以東的草原地區,二百至四百呎的大地臺階將炎史泰普山脈以南、安塔森林以北之間的大片草原劃為兩半。歷史上的夏亞草原上有著眾多人類遊牧部落,他們合稱為夏亞族,雖然共享同樣的文化及生活方式,但卻從未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