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的真理,是你們的守護,信我我必愛護你們,凡信我者當平等和愛,無論你們來自何處是何種族,當親如兄弟姐妹,團結一致,這是我的旨意;你們當虔誠,凡在世上信奉於我的,願意追隨我的道的,我必庇佑於他,賜予他我的力量;你們當無懼,凡在世人為我的道而戰,而亡的,我必將在神國善待於他……”
“……”
這是一首在瀚州川流傳極廣的詩歌,在不久前由一位在魏曦神意下感召的信徒寫就,並迅速在教會的特意安排下,關於摩勒千里回鄉,救助族人的故事廣為流傳,不僅在瀚州人地面上,宣告這位身為瀚州人的神選者帶來了神的榮光,也在周邊國家中廣為流傳,告訴人與神,瀚州人不再是一群沒神認領的棄兒。任何一位神詆在這種問題上都不會有所退讓地,神與神之間可以讓步,但是羸弱與畏懼的神詆卻是不會有人信奉地。
教會這樣大張旗鼓的宣揚,毫無疑問是獲得魏曦的容許地,這樣做的結果也就等於正式宣佈他與獵殺之神馬拉以及痛苦之女勞薇塔之間敵對了,由此甚至可能會引起某些黑暗神詆們可能的打擊,魏曦之所以至今才正式公開宣佈這個結果,等的就是自身神格的進步,已經成為弱等神力存在的他,勉強與兩位神詆處於了同一位置。先不說對兩位神詆打擊最為嚴重的自然神系諸神,就算兩位真神親自或者是請來黑暗的強大神力存在前來攻擊自己,隨著神格提升進一步明晰規則與本源的魏曦,也有信心堅持到等待盟友的來援,甚至自己就能禦敵人於國門之外了。
晉升弱等神力,進一步接觸與明晰本源的魏曦,也進一步完善了自身的神性調整和神國規則的建立,並且審慎的將一些曾經聽過或者想過的規則驗證並實用化。沒有哪一位神詆能夠自誇自己能夠明晰每一種規則,畢竟站在神的高度,每多一個知識,其實就能延伸出大量的可能來,同樣的道理只要你少了一個知識,你也絕對無法真正明晰那項規則,哪怕它是與你同樣神性的存在。因此如同世上沒有一片一模一樣樹葉一樣,也沒有一模一樣地神詆,每個神都有自己的特性,而這才是神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主場的原因,區別只在於能力的大小,這也是諸多神詆得以自保的基礎。就如魏曦,即便他掌握了守護神職,但是由於其本事法師出生以及前世陣法傳說的影響,他的守護神力以能量特性與大範圍加持著稱,而且由於他有著神力計算機因此他的神術相當節約力量,還能根據攻擊面的不同隨時調整受力點,這就是他與同樣擁有守護神職的護衛之神海姆的不同,海姆的守護基於戰士特性,往往個人保護與戰鬥能力為主,其神術也以輔助攻擊與個體保護為主。
按照計劃,在摩西計劃執行的十多年裡,魏曦及其教會的主要目的是從正面吸引敵人,而自然神系諸神的人則從側面不斷透過遊擊等方式打擊兩位神詆的勢力,積累能量,知道魏曦教會統一至少控制大半瀚州人時,共同行動瓦解兩個國家。為此,魏曦教會不得不付出徹底放棄在兩國領土要求以及有限傳教的讓步。
十年時間,在眾多法系職業的支援下,一座城市在這個曾經面臨消亡的小小綠洲拔地而起。敦煌,這座奇蹟之城,榮耀之城,神賜之城,聚集了方圓數百里內大多數地瀚州人,一時之間人口達到兩萬多,成為這片沙海上屈指可數地幾個大城,而且是一座有著真神庇佑,建築嚴謹,設施良好的城市。對內,按照教會公佈的聖地原則,這裡以及方圓百里的沙漠已經被赫勒部落獻給神詆,因此這裡成為了教會的第二個直屬領地,由教會的聖恩大主教管理,當然現階段實際掌權者依舊是摩勒,緊急提升的米肯貝爾聖恩大主教是名以上的掌權者。
在敦煌周邊的幾個綠洲裡,駐紮著一些小型部落甚至分散的皈依人員,按照規定在未經許可時,他們還沒有居住這座神賜之城的權利。這是迫不得已,因為綠洲只能維持這點人口。畢竟要想在沙漠中維持一座城市,首要的自然是綠化,為此教會強制規定,任何五米以上的植物砍伐必須得到市政廳的許可,城市的一半面積是植物的樂園,任何搶佔的人都會被立即驅逐出這座城市,而且每年教會都會組織植樹活動。
其實不能說現在絲毫不能擴大這個綠洲,藉助神力與魔法,可以說讓這片綠洲每天成倍增長都不是問題,但是這之後呢?並非有森林的地方就一定能夠擋住沙漠地,神力雖然可以短時間內生成一片森林,但是一旦失去了神力的維持,沙漠內巨大的能量與特性也同樣甚至能在幾十年內將這裡再次變為沙漠。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魏曦自然明白,經過再三計算地情況下,魏曦不得不認定,除非自己不計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