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在運作。而且也正因為神抹掉了自己的烙印,因此這絲神性嚴格來說是無主之物,主不過附著在你身上,你能夠享受一些福利罷了,一旦被別人察覺,哪怕僅僅是傳奇生物,在你無法反抗的時候都能夠輕易的奪走它,甚至讓它反過來殺死你……
理解自己,明白自己需要什麼,想獲得什麼,能領悟什麼……煉化它,將自己的靈魂與信念與它結合,你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神性,完全屬於你自己,受自己支配的神性……做到這一點,你才算是真正的神性者。對於導師的教誨,塔貝里克從不敢忘,甚至也沒辦法質疑,僅僅50歲的他,脫離群體生活的他只能也唯有相信自己的導師,至少沒有導師他也不會誕生,這就是他信心的來源。
物質與靈魂是相輔相成的,來自肉體的天賦與傳承確實能夠影響到一個靈魂智慧的啟蒙,但是對於智慧來說靈魂畢竟才是主因,因此也就有了轉變的機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奇蹟。選擇一個新生的深龍而不是從古老的甚至已經進入傳奇,只要魏曦輕輕地扶一把甚至都能自己凝結神性的古龍,原因就在於這裡,魏曦是在將自己從試驗田的領悟,在整個多次元宇宙再試驗一下,畢竟溫室內的花朵未必適宜複雜的自然環境,閉門的實驗總要放入大自然中檢驗。
對於大多數的生物來說,不斷累積力量,凝結力量知道最後憑藉自己千萬年的積累與機緣凝結神性甚至點燃神火,基本上絕大多數神祗都是這麼過來的,這是可行之道,踩著前人的足跡,神祗們承前啟後,整個世界神祗緩慢但堅定的擴大著。
來自華夏的文明,來自輝煌的歷史,來自高度的驕傲,魏曦即便在這個世界,走上這條道路,但是依舊不斷的對比著,探尋著華夏修士們的秘密與道路。這二者並不衝突,實際上正是這種探索給了他相當多的參考與知識,甚至讓他站在諸神之外,更加清晰的看清將來的道路在哪裡,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樣的習慣依舊對神祗產生作用,偉大的華夏文化給了他的是一個超脫局外,旁觀靜思的機會。
神道與仙道的區別其實在於從一開始就各自走上自己的道路,因此它們往往顯得很不可思議,區別巨大,因此在傳說中東西方神祗之間的交集才會極為稀少,哪怕絲綢之路一走就是上千年,貫穿著兩個文明交往的始終。
這區別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量變與質變的問題,神道以累計力量等待自然與機運的慣性,等到那甚至神祗都無法把握的質變,成王敗寇。而仙道則恰恰相反,它從一開始就是不斷告訴你,靜心、明志、凝神,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就要不斷質變,一點點的累積質量,仙道不在意力量,他們認為力量只是外在,只要質量足夠強,自然可以吸取相應的力量,而且沒有屬性一說,五行之分只在凡人,所以成仙的第一步就是超脫五行之中,不在三界之內!也正因為這樣,神仙二道才難以交集,因為彼此都修行不易,放棄了一切從頭來過需要的可不是一點點勇氣,還需要莫大的機緣啊!
其實魏曦化身為夜月精靈,給與他選擇的三位候選人的道路其實就是一種華夏神道的道路,用靈魂的質量來維持神火的第一次燃燒,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太長的時間來積累力量,畢竟點燃柴火堆除了要足夠強大的火焰外,足夠長時間耐燃的火焰同樣能夠做到,雖然這樣點燃之後需要更長時間來增長,但是隻要有神為其遮風擋雨,時間完全不是問題,畢竟魏曦需要的是儘早,而不是盡強,一位強大神力完全可以做到這點。當然,華夏的神道在最後其實還是走仙道的路子,神道只是力有未逮而身體無法支撐的困境下的轉圜之道而已。
華夏的諸神可不會隨便接受信仰,也沒興趣不斷擴大教會,他們相當的挑食,只吃那些虔誠自願的願力罷了,有進有出方為德,這是華夏神道的道德標準與處事準則,這也是為什麼整個地球只有華夏文明世界才可以大統一,大集權的原因。金字塔真正的塔尖的不作為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華夏神道什麼時候最興盛,那就是大亂之時,亂的因果被皇帝大臣們承擔了,神只管來接受大功之後的大德,因此華夏王朝的興衰往往亂由人,治則是往往出於神恩,亂世之下,天上星辰紛繁入世,其實非是應劫,而是來賺取功德來了。對凡人而言是幸運還是不幸?
當然,魏曦的這種做法在其他神祗看來完全是一種催生,也就是一種早產兒,因為沒有足夠的歷練,沒有自身凝聚,除了神火點燃,本質上算是神祗之外,這樣的神祗甚至比不上很多神性者,畢竟他只是一盞長明燈,在本源的供給下固然長久不滅,但是卻遠不能與其他神祗點燃神火時那巨大的篝火相比。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