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哥,是什麼人啊?啊~~~”
見孫悟空提著個和尚,只嚇了蕭琪一跳,那和尚倒是鎮定下來,對孫悟空說:“施主,要玩的話可以,不過先放我下來好嗎?”
蕭琪也說:“悟空哥,先放了這位大師吧!大師,悟空哥冒犯你了,他沒有惡意的,請你不要見怪。”
因著少林寺出了十三名護皇聖僧,唐代時期佛教在中原得到朝廷扶持,甚是興盛,民間也對和尚尼姑等相當尊敬,蕭琪歷經患難,心智比同齡人要成熟,自然懂得這些世故。
那和尚被放回地上,也不見生氣,語氣和緩地說道:“小女菩薩施主不用擔心,貧僧知道這位施主只是一時好玩罷了,對了,施主名叫悟空是吧?好、好,此名字好,明心見性,當悟五蘊皆空也。”
蕭琪聽他稱讚孫悟空名字好,十分高興,孫悟空也笑著說:“琪琪,我說得不錯吧?這個人很好玩呢。”蕭琪識得大體,這時便說:“大師,可不可以告訴我們你叫什麼名啊?我們也好稱呼你啊。”
那和尚又是謙謙行了一禮,說:“回兩位施主話,貧僧法號玄奘,現在住莊嚴寺中。”
“原來是玄奘大師,不知道大師來這裡有什麼事呢?”蕭琪見玄奘自始至終都是謙和有禮,不類其他化齋的和尚道士,迎頭就是講一大篇經文,要人非齋不可,於是也先禮迎一番,玄奘轉過面來,看著孫悟空說:“我原本是想來化齋的,不過剛才見這位施主象有些心事,貧僧心感有緣得遇,不如便化個緣吧。”
孫悟空訝道:“啊!你知道我有心事?我又沒有跟人家講過,你怎麼知道的?”
玄奘答道:“我看施主雙目原本通透靈動,但望天之時竟映不出半點華彩,必是心有所礙之故,是以知道你有心事;施主,聽貧僧一言,煩惱本無根,理不清斬不斷,唯有當機立斷,斷無明方可離煩惱。”
孫悟空本是慧根甚深,聽玄奘這麼一說,心有所感,自己的煩惱確實有點千頭萬緒,說不出個所以然,於是急忙問道:“那什麼是無明?要怎麼斷啊?”
那邊蕭琪卻插嘴道:“悟空哥啊,你一直不停地說話,你不累,大師也會累呀,到裡屋再說吧!大師請!”然後即拖著孫悟空,領頭走入中庭。
三人坐定後,蕭琪繼續做刺繡,玄奘則向孫悟空講解道:“無明者,即每個人生識以來,種種{炫}經{書}歷{網} 所累積起來的識累,簡單地說就是記憶;所謂斷無明,就是要不執於記憶。”
孫悟空又是心頭大動,隱隱約約感覺到一些東西,但仍是不明白:“那就奇怪了,我的很多記憶失去了,為什麼還會有煩惱?”
玄奘恍然道:“善哉,原來施主的煩惱是因為失了記憶而起,阿彌陀佛,我說不執於記憶,非是要放棄記憶,而是不要將心思都耗費在往事中,過去的事不可改變,得也罷,失也罷,時間已經消逝,多想無益,不如不想,但亦毋須刻意忘懷,若是湧至心頭,只要順其自然,不溺於其中便是,正如那岸邊礁石,潮起不避,潮落不隨,雖千萬年屹然自立,總得天地之造化也。”
孫悟空聽得暈呼呼的,又問:“那我究竟是應該想辦法恢復記憶還是不管它呢?”
玄奘閉目沉吟片刻後說:“如果是有至關重要的事,那當然是要想辦法恢復,但切不可執著於能否恢復,否則一旦未能順利,那隻會增加煩惱而已。”
孫悟空越聽越是迷糊,倒不是他悟性不佳,只是那隔閡著自己記憶和思維融合的東西,總在他感覺快要想到什麼的時候,就會擴張開來,令他一再思路停頓,無法再想下去。蕭琪在廚房取了些饅頭糕餅齋與玄奘,玄奘便告辭離去,剩下孫悟空再次望天發呆。
“悟空哥,吃飯了!”孫悟空被蕭琪從沉思中喚醒過來,這才發覺天色已然盡黑,自己不知不覺間竟已想了好幾個時辰,幸好得玄奘開導,雖然仍是想不出什麼來,但感到煩惱已漸漸遠離自己,“悟空哥,那個和尚說的話,你聽過就是了,別想太多啦。”
蕭琪見孫悟空這副模樣,不由得擔心起來,孫悟空“哦~~”地應了一下,然後就跟著蕭琪到裡屋吃飯,一邊吃,一邊想:“我想了這麼久,仍是一無頭緒,今天那個和尚幾句話就令我不再煩惱,說不定多聽一些,會更有幫助,嗯~~~就這麼辦!
當晚,孫悟空依著氣息感應,直飛到了莊嚴寺中找玄奘,玄奘見他自天而降,先是一驚,待得知孫悟空是為了再聽自己說法而來,只覺驚喜,於是也不作警示,就與孫悟空說起經來。孫悟空根器之好,悟性之高,直令玄奘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