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地發現,很多曾經非常親切的名字,也一起失落了。
李想的電話號碼銘刻在姜琳的心裡,曾經牽扯起姜琳心中無比溫柔甜蜜的思念。如果再做一次久違的溝通,不知道那一串熟悉數字的末端,還是不是一個健壯高大的男人。就算還是,對著話筒,姜琳又應該說些什麼呢?不知道,在蒼茫的人海里,有幾雙手,能夠緊握著,從懵懂少年走到雪染青絲?
列車駛過夕陽裡的田野。窗外,農舍和樹木逐漸遠去,在天地之間變得越來越模糊。
№80
晴朗,微風,寂靜無聊,姜琳獨自在陽臺翻曬著往事。
有一個精緻的小冊子在舊書堆裡非常扎眼,那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遺失的通訊錄。開啟,是一連串既熟悉又遙遠的名字。這些當年的老師和同學,曾經相伴同行,分享了那一段旅途中的喜怒哀樂。當大家各奔東西,知心的朋友也從此散落。
正直的周老師,姜琳小學的班主任。那個名字曾經一次又一次簽在姜琳的成績單上,讓姜琳體會到成功的滋味。
親切的賀老師,姜琳初中的班主任。象朋友一樣,教會了姜琳如何與人溝通,並且懂得了什麼叫做尊重。
精幹的王老師,姜琳高中的班主任。對姜琳偏愛有加,甚至完全信任。那段時間,姜琳是團支部書記,李想是班長。因為慚愧自己距離老師的期望相去甚遠,這麼多年,姜琳從來沒有給她寫過一封信,也沒有打過一個電話。
新的人和新的事逐漸填滿了新的生活。人們在忙碌中,不斷更換著通訊和交流的方式。現在的姜琳,已經不會輕易使用紙和筆。她逐漸習慣了使用E-mail與人往來,使用手機簡訊互通訊息。老師們都老了,應該不會用這些東西。於是,姜琳逐漸忘記了她們。
這裡還有過往的同學們……
已經被如水的時間浸透的紙張,在姜琳手中輕微抖動著。歲月,那麼殘忍,把一切都變得老去。曾經恩重如山的老師,曾經視為知己的同學,曾經相約永遠的夥伴,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故事。也許,應該受到責備的不僅是時間。
對於已經成為遙遠回憶的東西,如何祭奠?姜琳拿起幾本已經早就懶得再翻的舊書,埋沒了滿是回憶的通訊錄。姜琳,以及通訊錄中姜琳的朋友們,都不需要用這樣的方式相互思念了。
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姜琳不得不相信,只有失去快樂的天真,才會懂得生活的意義。新鮮的心緒,總是無情地佔據過往的時空。也許將天涯變成了咫尺,也許將咫尺變成了天涯。但是,不管怎樣,姜琳在曾經的故事中逐漸成長。
一本破舊的灰皮書落入姜琳的視野。那是一九八〇年版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圍在城中的人想突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大抵如此。
李想曾經非常喜歡,電視連續劇熱播的時候,從新華書店打折的舊書架上淘來的。
過去,姜琳對這一類書沒有任何興趣。除了歐美的譯製片,又幾乎不看那些冗長的電視連續劇。只是記得中國歷史教科書裡有一個“圍城打援”的典故,所以,一直認為這是一本關於戰爭的書。
姜琳抖去塵土,開啟,認真讀著。
……
紅海早過了,船在印度洋上開駛著,但是太陽依然不饒人地遲落早起,侵佔去大部分的夜。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著酡紅。到紅消醉醒,船艙裡的睡人也一身膩汗地醒來,洗了澡趕到甲板上吹海風,又是一天開始。這是七月下旬,閤中國舊曆的三伏,一年最熱的時候。在中國熱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後大家都說是兵戈之象,因為這就是民國二十六年。
……
姜琳覺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驗證,書裡的故事的確發生在戰爭年代。
繼續讀下去,姜琳發現挺有意思,不得不承認,跟原來的想法不太一樣。這些描述確實抓住了自己,難怪李想那麼喜歡。
姜琳索性坐在陽臺的搖椅裡,耐心品味起來。心情,也隨著書中人物的表演而變得豁達與快樂。
溫暖的光線鋪了一地。躺在陽臺的搖椅裡,姜琳彷彿一個疲憊的孩子,恍恍惚惚,似睡非睡。
№81
恍惚中。
……
姜琳彷彿回到了龍城的郊外。
李想揹著姜琳,姜琳手裡舉著漂亮的風車。浪漫的蝴蝶扇動著美麗的翅膀。從那時候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