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開起來的話,也有三四畝地大小了,僅靠幾位老人,那可夠累的。顧爽是想著讓他們活動活動,可沒想著讓他們受累。於是,顧爽和幾位老爺子商量,給他們分派幾個人來幫忙鋤草翻地。沒想到,她這個提議當即就被幾位老爺子拒絕了。
宋雲清老人笑呵呵道:“我們不會一口氣翻完的,一點點來,啥時候有空,啥時候過來拾掇拾掇,用不了幾天就種上了,哪用人啊!”
一看其他幾位老爺子也都笑呵呵的點頭,顧爽也沒了話說,只能順著老爺子們的意思辦了。
說著話,陳樹民已經開著車帶著王鎖柱老人和收羅來的農具回來了。一看從車上卸下來的農具可不少,不但有七把鋤頭,還有兩把钁頭(也叫鎬頭,比較重的手工農具,農村裡原來用於抓地瓜花生等地下作物用的),還有十來把比較新的鐮刀,最讓顧爽比較意外的是,還有兩把竹筢子,在顧爽印象中,這種竹筢子是用來摟草或者晾曬糧食的時候翻曬用的吧?老人們不過是想種些蔬菜,不知道王鎖柱老人弄兩把竹筢子來幹什麼啊?
看到顧爽疑惑的目光,顧爸爸首先笑起來,搖搖頭對其他幾位老人道:“小爽從小上學,也沒幹多少農活,這些東西也並不太明白。”
替顧爽解釋完,顧爸爸才回頭對顧爽道:“這筢子是用來摟草的。”
顧爽點點頭,這個她知道,但菜地和摟草沒啥關係吧?
看顧爽還是疑惑,顧爸爸只能笑著搖搖頭,接著道:“傻丫頭,用鋤頭鋤了草,不得把草摟出來啊!”
“哦?哦!”顧爽微微一愣,隨即明白過來。原來竹筢子是做這個的啊……汗,虧一直還覺得自己是村子裡出來的,沒想到和顧爸爸這樣的老把式比起來,自己那水平也就是比城裡娃多認識幾種作物、幾種農具罷了,真談起種植技術來,恐怕連皮毛也算不上呢。
說起來,小時候家裡生活雖然清苦,爸媽天天伺候土地也夠累的,可真沒有讓他們姐弟倆吃過多少苦。加之那個時候她全心想的就是好好學習,透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還真沒做過多少農活。印象中,做的農活也就是夏收秋收的時候,到地裡幫幫忙。在村子裡上小學有麥收假和秋收假的時候,等後來考上中學,沒了麥收假和秋收假,自己更是連麥收和秋收都幫不上了……
搖搖頭,將心頭的酸澀拋開,顧爽咧咧嘴,掩去自己那點兒難為情,伸手拿起兩張鋤頭,遞給旁邊的鄭卓然一把,笑嘻嘻道:“今天是不是要先鋤草?我們也幫忙一起弄吧!”
顧爸爸似乎微微一愣,隨即也不反對,點了點頭。
顧爽看到顧爸爸答應,樂顛顛兒地拿著鋤頭就要開工。顧爸爸這回真是哭笑不得了,卻也沒有開口制止,而是拿著幾把鋤頭在溝沿兒上坐了,隨手找了一塊碎瓦片,開始打磨鋤頭上的鐵鏽。村子裡的已經兩年沒種地了,這些鋤頭閒置時間過長,都長了一層厚厚的鐵鏽。顧爸爸很是耐心的一點點把鐵鏽打磨掉,又來來回回地在鋤頭的刃口上打磨著。草莖、草根都很柔韌結實,若是鋤頭不夠鋒利,鋤草特別費力不說,效率不高,而且還容易把深處的草根帶起來。俗話說,拔起蘿蔔帶起泥,拔起草根同樣會帶起很多泥土。若是沒有苗的土壤也就罷了,拎著草根磕打磕打把土抖回地裡也就行了,但若是有苗的天地,帶起草根就極有可能把莊稼苗也帶起來,那就不是鋤草護苗,而是禍害莊稼了。
顧爽卻沒有注意到顧爸爸的動作,走到地裡,掄起鋤頭就開始鋤草。結果,她掄得太高,又用大了力氣,鋤頭狠狠地在地面上挖出了個大坑,卻沒除掉幾棵草。
一看顧爽這動作,即使鄭卓然沒中過地,沒用過鋤頭,也知道她這鋤地的也是個外行,忍不住輕笑出聲。
接連出了一串笑話,顧爽不由有些氣餒,回頭沒好氣地瞪了鄭卓然一眼,就要轉回頭,賭氣繼續。鄭卓然忍了笑,上前拉住顧爽,安撫地抱了抱她,隨即指指旁邊,示意顧爽看過去。
顧爽一轉頭,才看到顧爸爸和王鎖柱老人正坐在溝沿兒上打磨鋤頭,而劉向民、宋雲清等幾位老爺子都注視著兩位老把式的動作手法,幾位阿姨大媽則正含著揶揄的笑瞅著他們小兩口。
看到大媽阿姨們的目光,顧爽才猛地想起自己還站在鄭卓然懷裡呢,頓時紅了臉,稍稍掙扎了一下,從鄭卓然懷裡走出來,伸手把兩把鋤頭拿過來,一起拎到顧爸爸面前。
恰好,這時顧爸爸正好打磨完了一張鋤頭,劉向民和宋雲清幾個老爺子立刻也有樣學樣地拿了瓦片開始自己打磨鋤頭。
王鎖柱老人看到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