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從大隅國進入日向國的通道,也讓島津家放棄了大舉救援飫féi城的企圖。
看著外援一直沒來,島津家久曾經出戰兩次,結果被周景沉著的指揮蟹江備、土佐眾、東伊予眾等部,依託城外工事堵了回去。作為獎賞,我把蜂須賀正勝、勝賀野元信從四國調來,在土佐眾、東伊予眾中選拔人員設立蓮池備,並且提拔了幾十名立下斬敵功績的足輕擔任低階武士。這支蓮池備,從此就是本家的直屬備隊了,並且劃為周景的親軍,由我的近shì佐竹宣秀擔任副將,安芸郡鈴木重秀任鐵炮統領,吾川本多正純(本多正信嫡長子)、高岡佐竹義直(佐竹宣秀叔父)、長岡長宗我部賴親分任長槍三番隊的番頭。一時之間,圍城軍勢士氣大振,能夠進入蓮池備的,無論是豪族還是足輕,固然是為豐厚的俸祿和崇高的地位而歡欣鼓舞,其餘沒能入選的足輕們,也都期望著能夠立下功績,補上蓮池備的缺額,甚至擢升為武士。
我知道,城中估計是支撐不了多久了。畢竟在島津家久進駐佐土原城後,飫féi城的地位就下降了許多,不過是島津豐州分家的本城而已,島津家的大部分軍糧物資,都放在佐土原城中,上次島津家久匆忙撤離,不可能帶上多少,而以飫féi城的儲存,自然是支撐不了四五千人的長期消耗的。雖然島津家久擅長軍略,可是對於這種情況也無能為力,只能坐視城中計程車氣日漸低落下去。
島津家也沒有閒著,他們救援日向國失敗,也不作過多的糾纏,直接以主力攻擊féi後相良家的人吉城。相良家之前曾經和大隅肝付家、日向伊東家結為盟友,在兩家相繼敗亡後,經過島津家一年多的攻略,早已是岌岌可危,如今面對島津家的全力進攻,怎麼可能繼續支援?家督相良義陽很快就向島津家降服,並jiao出六歲的龜壽丸(後來拜領島津家偏諱,取名相良忠房)、四歲的長壽丸(後來的相良賴房)這兩名嫡子為人質,像島津家表示降服。
這個時代,衰敗的豪族是極為悲慘的。相良家儘管降服了,可是苦難還沒完,很快就被島津家驅使著攻擊féi後南部的阿蘇家。這個命令,讓相良家家督相良義陽非常為難,他曾經與阿蘇家軍師、半獨立於阿蘇家的甲斐宗運有過生死同盟之約,彼此還是親屬和密友,而攻略阿蘇家的話,甲斐宗運的御船城是繞不過的。懷著這種無奈的心情,他作為先陣攻入了阿蘇家的領地,然後於十二月二日清晨,在響野原的濃霧中受到甲斐宗運的突襲,結果死於1uan軍之中。而宗運看見他的級,也忍不住淚下,然後就地為他建立了塚,將遺體送往人吉城。
這時候,大友家的軍勢也到達了féi後國,和阿蘇家合流,與島津家主力達成對峙,大戰似乎一觸即。然而,龍造寺家似乎不甘寂寞,也橫cha了進來,支援féi後菊池家家臣團的舊臣隈部家、赤星家、城家等家族拖大友家的後tuǐ,讓局勢更加的撲朔mí離。
菊池家是féi後名門,很長一段時間內擔任過féi後守護之職,但是因為宗家滅絕,庶族爭立,近百年前就已經沒落了,最後的三代家督,分別由阿蘇家的阿蘇惟長(阿蘇惟將之父,又名菊池武經,十七代家督)、菊池家庶族重臣詫磨武包(菊池武包,十八代家督)、大友家的大友重治(大有義鎮叔父,又名菊池義武,十九代家督)擔任。到了天文二十三年(1554),聽說菊池義武試圖自立,大友義鎮you請菊池義武前往豐後國,卻在半路上出兵包圍了義武一行,bī迫義武等人自盡,將féi後守護收歸大友家,至此菊池家名實俱亡,而菊池家家臣團也同大友家決裂。
由於龍造寺隆信介入的原因,大友家和島津家終於沒有打起來,暫時承認了各自的控制範圍,然後分別撤軍對付身後的敵人。大友家要對付的是龍造寺隆信和菊池家家臣團,島津家要對付的是日向國的我。
可是,這時再想救援日向,已經是來不及了,島津家久已經山窮水盡,被迫獻出了飫féi城,並且以本人自盡的條件,請我饒恕一城軍民的xìng命。兒湯郡中部的高城,同樣也被迫向井伊宣直降服。至此,島津家在日向腹地的最後兩個據點都被我拔掉。
但我並沒有讓島津家久和新納忠元自盡,只是將家久和島津以久、北鄉相久一起羈押在軍中,並且放新納忠元返回薩摩大口城本處。得到新納忠元的情報,島津家很快就放棄了進攻日向國的打算,再次派來了求和的使者。
使者依然是上次來的樺山善久,他提出的條件,比上次更加的優厚,不僅完全放棄了對日向國的領權,而且還加上féi後南部半國;而如果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