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出兵。也樣會增加曹軍難度。最終的結果八成以上還是無功而返。
這一切張遼是透過後世的歷史事件反推斷出來的。而郭嘉荀等人卻是根據他們自己的認識推算出來的。張遼知道。這個可能性絕對在九成以上。而許攸等人能說戰略眼光還是欠奉。
而曹操則屬於被勝利衝昏了頭。
有鑑於此。張遼便是想方設法的拖延曹軍南下的間。他不在乎南方諸侯會多出準備的時間。因為曹軍的強大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他們拉平的。只要曹軍準備停當。張遼自然有辦法穩穩當當的吞併南方之的。
第三卷 第465章 拖延時間也是一門藝術!(中)
更新時間:2010…1…6 18:40:11 本章字數:3424
孝啊!若非主公固執己見,我何至於出此下策?要嚴格保密,出的我口,入的你耳,切莫被第三人知曉啊!”
張遼雖明白郭嘉並非多嘴之人,但依舊不自覺的叮囑了一句。
“文遠放心,嘉不會告訴任何人。”郭嘉顯然也明白張遼的擔心,加上他自己也同樣是這種態度,對張遼的謹慎小心也就深為贊同了。
“不過文遠啊,嘉對軍改一事雖然不明白,可是觀幽州軍軍改卻是十分輕鬆,且並未消耗多少時間。你這次祭起軍改這一措施,是否真能拖出大軍出征的時間?”
張遼這回笑得可就輕鬆了,郭嘉正好問到點子上,可是卻是他早就籌謀已久的東西。
“奉孝,幽州軍整時間短算不了什麼。首先幽州軍的基礎是數萬青州軍,他們已經能夠在青州接受過類似的整編,只不過到了幽州又進行的深入。而幽州軍正是以這些原青州軍將士為核心,再徵召了幽州本地士兵和幽州的胡人士兵為血肉組成的軍隊。在基層軍官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我自然可以如臂使指般的自上而下的將軍改方案執行下去。
再加上我、子龍、宣高均是們的老長官,在軍中還算鎮得住人,故而軍中沒有反彈。這也是我選擇青州與幷州先行開始軍改的原因,青州自不必多言,幷州則因為子廉,軍中對幽州軍改也不陌生,算是基礎不錯。但是一來是同時對兩地駐軍動手整編來兩州軍隊的基礎畢竟還比不上原先的幽州軍以時間較長也是難免。當時幽州軍該也用了半年之久方才初見成效,此次怎麼也不會低於半年吧?”張遼笑得很壞,但很是開心。
“幷州、青州同進行,嘉便以十月到一年為限,那也會使兩州駐軍在明年(建安十一年)冬季方能出征了。若要再對兗州、徐州等地軍隊動手,那該不會要一年以上的時間吧?”郭嘉可沒張遼那麼好的心情,他擔心張遼若是刻意拖延時間被曹操察覺那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了。
“奉孝放心!”張遼當然明郭嘉的心意,可是他依舊是那副沒心沒肺的笑臉。“遼非蠢人,怎會將把柄授予他人?幽州整軍已經帶出一批合格的、有經驗的軍官,我將他們分別派遣至青州、幷州i導兩地進行變革。ZHe此後便有三州之地的更多的軍官可以抽調,那時候只需要調動各軍便可。講徐州和青州駐軍對調,既不會影響戰事,亦不會影響軍改,同時……”
“時還能收權!”郭嘉不待張遼說完便開口說道。
“是!調兵不換將。將領即便是向培植私人也是無可奈何。況也不會影響前線兵力。主公怎會因此怪罪於我?”張遼笑得更加得意。
郭無語了。
自古以來上位者最擔心地便是武將地權勢過大而擁兵自重。以至於會威脅到君權。所以孫武被迫隱居、吳起出逃至楚國、孫:功成立刻身退、白起被殺、李牧避禍北疆、王翦求田問舍以求自保、韓信等開國名將一一被清除、霍去病死得不明不白、衛青也在韜光養晦中鬱鬱而終。這些名將地遭遇皆是君王提防武將地結果而發展到之後。便有了宋朝地文官統御武將地制度。
張遼從投奔曹操之後一直在堅持不懈地做著地一件事便是制定一套制度使得軍隊不再被武將所壟斷。而真正地成為上位者手中地力量。無論是武學、將領護衛輪換制、將領定期輪換制是樞密院和各地樞密司以及軍糧、軍備地供給上。張遼都做了針對武將控制軍隊地限制。幽州整軍也一樣是一次將軍權歸於上地變革。否則曹操也不會動心思要將全部軍隊盡皆如此整編。雖然張遼要以此拖曹操出兵南征地後腿。可是張遼也不過只是要曹操晚一些時候出征。好讓軍隊地準備更加地充分。而他整編時調兵不換將地舉措只是進一步削弱了將領對軍隊地私人控制。有鑑於此。即便是有人攻訐他拖延時日。曹操只會視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