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3 / 4)

小說:張遼新傳 作者:冥王

來的反抗而使得這十萬敵軍被包圍。這在漢末的戰爭史上確實是一個難以讓人相信的事情。可這確實是事實,一個連袁紹和其他諸侯都知道了的事實。在袁紹等人認為這兩萬人必然是曹操身邊的絕對精銳時,公孫軍的官員們卻已經知道了曹軍計程車兵是要定期變換的。這堅定了他們對抗袁紹,投靠曹操的決心。

然而,田豫也並沒有實質性的接觸到曹軍的真正核心,他並不知道曹軍能夠達到這樣的程度完全是因為張遼在一開始就為曹軍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層軍官(包括伍長、什長在內)的培訓體系。這其中甚至還有對普通士兵的一些軍官養成訓練,可以讓士兵在軍官全部失去指揮能力的時候有能力接過軍官的職責。而操典和軍令中也詳細的規定了軍官失去指揮能力後下級軍官或士兵的應對措施。這才是曹軍在黑夜中被偷襲卻不潰散反而組織起來重創敵軍的真正原因。

不過雖然此時田豫不知情,不過當他真正被納入曹軍的體系之後,他立刻就會知道這一切,那時候,他才會真正瞭解曹軍的實力。

公孫續雖然真正決定了投靠曹操,但曹軍一時半會還到不了幽州,雖然有六千兵馬在幽州搞事,卻是無關大局,故而他們還得先頂一段時日。索性的是如今不但有曹軍供應的糧草,軍械也將會有部分供給,再加上張燕也和他們一樣決定投靠曹操,他們在北方就不再是單獨作戰了。若是袁紹想一舉消滅他們,那張燕和曹操都會做出反應。

這樣的結局是張遼在曹操做出決定之後就已經認識到的了,現在他只是擔心若是張燕和公孫續依然保持這這樣的勢力。袁紹會不會和歷史上一樣,在袁術死後就準備率兵南下呢?張遼現在對歷史的發展有些不確定了,但他明白,或許歷史事件會因為他這隻蝴蝶地出現而有所改變,但曹操和袁紹之間的戰鬥是一定會發生的,雖然時間不確定,可張遼對利用袁紹幹掉劉協的想法可是始終沒有打消。

但是,現在不是時候。而且張遼也不是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他畢竟還是負責整個青州軍政事務的青州牧,不能單單將精力完全集中在軍事上。他招來的屬官個個都是精英級的人物,可事情若要拍板定奪還需要他這個“頭目”點頭才算走完程式。

所以,張遼也藉著幽州那邊的訊息尚未傳回來地空擋,讓劉曄繼續留在臨濟,而他自己則回到了臨淄城。

在聽取了孫乾的報告之後,張遼才明白。他在建設青州的時候忽略了什麼。

道路!

張遼忽略了青州的道路建設。

雖然此時的青州不能和後世的山東相比,但因為城市的數量也不多,所以除了東萊郡之外,其餘個郡國都能利用豐富地水網進行交通運輸。但是當曹軍控制了青州之後,青州包括東萊郡在內,也在經歷了戰亂之後開始了重建。而數十萬被打散後安置的黃巾軍的家屬和被袁紹有意驅趕南下的流民則為青州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但是,在糧食供應還存在缺口的情況下,包括張遼在內的曹軍官員全部將糧食生產放在了首位,人員安置也多以屯田的形勢圍繞著城池建設了一個個大的農場形式的村落。此時,他們誰都沒有考慮到道路修建。最多就是將原本因為戰爭而損壞地道路重新組織人力進行了一些修補。

而當青州新政開始顯示出它的“威力”時;當青州已經不再為糧食的供應而緊張時;當青州的商業開始復甦並漸漸繁榮時。道路的問題就變得凸顯起來了。

河道需要疏浚,道路需要整修,否則僅憑現有的運輸能力,已經不能滿足青州繼續發展的需要了。

這個時代因為勞動工具的簡陋,並不具備後世那種道路建築條件,因而很多地城池都是建在大河的附近,可以利用水路進行運輸,青州的諸多城池也不例外。而青州在外部被黃河、泰山、沂蒙山和大海包圍的情況下。也只能利用水網對外進行運輸。幸好現在水軍地建立使得青州擁有了大量的運輸船,南方徐州的貨物可以直接透過海路送到青州,而且效費比極高。再加上原本作為主要交通的沭水和沂水的補充,南面的壓力倒並不大。但這畢竟只解決了問題之一。青州內部和青州於兗州的交通依然問題重重。

和兗州地交通除了沿著濟水走歷城外,也就是沿著漯水走漯陰這兩條路,要想走泰山郡,道路崎嶇不平,蜿蜒曲折,而且運量不大。而青州內部也因為貨物數量地增多而使得原有的道路交通變得擁擠不堪。這些都是張遼必須要解決地問題。

“公佑,我要求現在各城之間的主幹道必須能並排透過四輛馬車。在修路的時候。我們可以暫時放開一半,先修另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