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遼心中。軍官地官職不要多。但可以允許上位者對立下戰功地軍官頒發勳章並授予美號。比如一箇中郎將是將軍銜中最低一級。那麼一個立下戰功地中郎將不但可以依據戰功頒發勳章。也可以在中郎將地官職之前加上諸如驍騎、武猛、神威等美號以示獎勵。不過這還需要一套詳細地功績考核及勳章審批、頒發制度。對於這有史書記載以來中華民族從未有過地制度。張遼決定還是要參考後世歐美。特別是德意志帝國和美國地勳章授予制度。勳章地樣式當然不能是什麼鐵十字和橡葉之類地。而應該是中國特有地物種。比如張遼就很滿意熊貓。不過想必除了張遼。沒有武將會願意自己勳章上刻著這麼憨態可掬地動物。
張遼也覺得他自己早就在準備地《天演論》也似乎到了出世地時機。此書中張遼不講人類地起源和進化。單講叢林法則。以抵消神話給社會精英帶來地思緒混亂。以保持民族血性和攻擊意識。若有閒暇。張遼甚至會親自帶兵出征。為人們做個榜樣。
這時候張遼地思潮似乎如泉湧一般。他又突然從勳章上想到了歐洲貴族那種從原本各個家族地徽章漸漸演化並在後世已經成為文化地紋章學。那種每個家族都不盡相同並一代代流傳下去地紋章確實也有激勵後人地用處。雖然張遼知道。和中國本土地那些個雖然因為數次戰亂而被迫遷。但卻始終頑強地生存下來。源遠流長地世家望族相比。歐洲地那些個貴族就跟暴發戶沒什麼差別。但是人家地優點張遼是一點都不會排斥地。
若是還能夠讓曹操將此事的貴族爵位體系再做些修改就更好了,先前張遼就曾經不止一次的表示過對一群“侯”容易讓百姓搞昏頭這種事情的不滿,可是曹操此時只是司空兼車騎將軍,以這兩個官職勉強在法理上掌管著民事和兵事。雖然基層幾乎被曹系官員全部佔據,但也有為了拉攏地方勢力而妥協讓出的部分官位。中央則並非曹操一家獨大也是事實,雖然實權和軍權盡在曹操手中,但天子若不顧一切的再法理上剝奪曹操的權利,很容易便引來其他諸侯的攻擊,這也是曹操想要極力避免的。曹操離開陽,留在城也就是有此考慮。
此時張遼也明白了歷史上曹操為何在官渡之戰後就極力要恢復在已經廢除的丞相制,就是為了在法理上徹底站住腳,否則按照當時的制度,司空不過是負責監察,也就是東漢時的御史大夫,而司徒才是正式的行政首腦。軍權則應該由太尉或是大將軍掌管,曹操這個車騎將軍執掌軍權也只是勉強為之。
想到自己先前還想著建議曹操改革官制,張遼的臉再度發熱,雖然黑暗中看不出什麼,但張遼自己明白,臉上一定是通紅的。
若自己真的丟擲這道表奏,那可真的是親者痛,仇者快。三省六部制可是會將曹操的權利集中給天子的,那時候不用曹操疑心了,曹系百官就能讓張遼吃不了兜著走。
第三卷 第385章 張遼的“胡思亂想”!(下)
更新時間:2009…9…29 19:36:36 本章字數:3711
張遼新傳第385章張遼的“胡思亂想”!(下)
遼披衣下床雖然室外依舊寒。可室內卻因為早地暖而溫如春。點起油燈。張遼拖開椅子坐在桌前從桌邊取過一疊白紙。又在硯池中加了些水開始磨墨。墨在池中隨著張遼的手一圈一圈的轉著。硯池裡漸漸出現了一池濃黑的墨汁。放|墨錠。張遼又取過一支毛筆。但他並有立刻將筆尖放到硯池中吸墨。卻舉在空中。原來他又不知道想到了什麼。在那裡愣神。
張遼此時心中思索的卻並不是之前想的那些宗教勳章。他的發散性思維竟讓從剛才的緒上發散到了之前管寧和他自己的對話。
“難怪幼安說時機未到。也難怪歷史上曹操只是由丞相而及魏公進而到魏王。此時的曹操的勢力遠勝於歷史同期也不能一手遮天。看來還需先在法理上確定曹老大的地位和權力才行。否則休說那些諸侯會搞什麼名堂史書上若出現不良的的記也不是曹老大心中願意的。”張遼想到:“還是要多才有勝算啊!”
可是無論張遼坐在那裡如何的盤算。他越是算計。腦子裡越是如同一團漿糊一般亂七八糟的沒有一絲頭緒。
朝中各勢力。保皇派。中立派。擁曹派;尚未被擊敗的三家劉姓諸侯和孫權韓遂這樣的實力派;還有那些在地方上擁有不遜於官府甚至遠勝於官府力量的世家門。而這些勢力當中又可以細細分出很多分支。如擁曹派就有朝堂派在野派軍方等大的體系。軍方體系又可以分出元老派宗親派降將派等等。這麼多的頭緒。實讓習慣了偷懶的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