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3 / 4)

小說:千山記 作者:樂樂陶陶

時,宜安公主也是喜色盈腮,笑道,“這樣的小事,不想竟驚動了娘娘。”

謝莫如溫聲道,“孃家人有出息,我自是高興的。因我如今居於後位,謝家被賜承恩公爵,便成了外戚之家。外戚之家,人們說起來,有羨有妒,羨妒者,皆慕外戚之家的榮寵。外戚之家自然尊貴,只是,自古以來,觀世家大族,或一時因后妃而榮,但有哪一個世家大族是靠著后妃而立於當下的呢?沒有,一個都沒有。如謝家,眼下自然榮耀。外面人奉承起來,定是打疊著千百種花樣的。謝家子弟,有一分好處遂說成三分,有三分誇耀成五分,倘有七分,便是完人了。這是外頭人奉承。可有一利必有一弊,外戚之家,亦是如此。如外戚子弟,辛苦當差,考評上優,別人不見得認可你當此差時費了多少心血,熬了多少辛苦,或者會說,他能升遷,皆因其後族所致。我所擔憂者,亦非是我與公主,我等此生如何,已可看到了。謝家之難,難在我等之後。子弟是依舊上進,以書香立世,還是盛極而衰,自此泯然眾人呢?”

宜安公主這些年的歷練,聞謝莫如此言亦頗有感觸,道,“娘娘說的,駙馬也是有所憂慮呢。”

謝莫如笑,“我也只是一說,孩子們都明白上進就好。”又問宜安公主,謝持謝拓兄弟可要參加明年春闈。

宜安公主笑道,“駙馬說,阿持的文章,春闈倒可一試。阿拓則要差一些,尚在兩可之間。本不欲令阿拓明年參加春闈,可他也想試一試,只當多些考試經驗吧。”

謝莫如道,“這也好。”待宜安公主告辭時,命紫藤取了好些紙墨給宜安公主,說是給兩個小堂弟的。

宜安公主代兒子謝了謝皇后的賞賜。

待得回府,與謝柏說了謝皇后的擔憂,謝柏道,“皇后娘娘向來遠慮,謝家之困,怕就在二三十年後啊。”

宜安公主道,“家族興衰也是難免,要我說,現下亦無需太過擔憂,只要好生教養子弟,約束族人,便三十年後,咱們這一撥老人去了,也是不懼的。”謝家因謝皇后得賜公爵,昭明帝極重謝皇后,對謝家頗多榮寵,如謝芝謝蘭謝玉三人起復,都是一等一的好缺。謝持謝拓謝拙三兄弟較堂兄們年少些,如今考取了功名,憑謝家如今聲勢,前程自然是差不了的。起碼只要謝皇后一日不倒,謝家子弟的前程就是妥妥的。但,凡事盛極而衰,謝皇后便是一路順遂,終有離世之日,那時才是看謝家興衰之時呢。

此為世事輪迴更替,便是謝柏才智,也是無法的。

無非就是夫妻倆說一回,彼此寬一寬心罷了。

其實,這說起來就是謝家矯情了,殊不知眼下多少人家眼紅謝家呢。還盛極而衰,那也得有盛才能衰啊,咱們多少家族想盛都沒這機會,你家就開始發愁衰的事兒啦!你家想的也忒遠了點兒吧!

盛有盛的煩惱,衰有衰的苦處。

重陽前後,大郎二郎再得兩子,昭明帝又得倆皇孫,龍心大悅,大手筆的賞賜了皇孫後,高高興興的迎來了自己的萬壽。過了萬壽節,帝后又帶著一大家子去湯泉宮過冬了。

待得年前,陝甘總督朱雁回帝都述職。

朱雁也是昭明帝手裡的老人了,昭明帝年輕時就藩閩地,朱雁便是閩安知州,後來朱雁一路升遷,直至總督位,既是他的運道,也少不得昭明帝的提攜。朱雁如今也不過四十幾歲,竟做得一地總督,封疆大吏,不得不說是官運亨通了。

朱雁回帝都述職,朱家自是闔家喜悅,但朱家大老太太又沒忍住心中愁緒往謝老太太這裡跑了一回。如朱大老太太這樣的身份,兒子都做到一地總督了,她老人家家裡老封君一般,晚輩們競相孝敬,還能有什麼愁緒呢?偏生朱大老太太還真有一件讓她愁的了不得的事,便是朱雁的親事。朱家大老太太一想到這個兒子的親事就要捶胸口的,道,“我這輩子,倘不能見阿雁成親,便是死了,也閉不上這個眼,咽不下這口氣的。”

謝老太太近來出門少了,見著孃家大嫂子,想到朱雁的親事,也不由跟著嘆氣,道,“帝都這些年,不知是不是風水有問題。要是說那沒息的孩子娶不著媳婦,這還有理。可這也不知怎地,怎麼越是有出息的孩子,在親事上越是難呢。”

朱大老太太深有同感,道,“可不是麼,直愁的我恨不能上吊。”

“想想內閣還有個李尚書,也是四十好幾了,無妻無子的。”

“阿雁年紀比李尚書還大兩歲呢。”朱大老太太更愁,道,“明白人不成親不生子,糊塗人生了一窩又一窩,哎,世間往哪兒說理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