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頭冷。”
謝貴妃笑,“不知陛下要來,臣妾換了常服。”
穆元帝笑,“在自己宮裡,自然是怎麼自在怎麼著。”
倆人一併去了內室,謝貴妃把自己用的手爐給穆元帝擱手裡暖著,道,“晚上天寒。”又吩咐侍女去煮薑茶來。
穆元帝笑,“愛妃在做什麼?”
“如今晝短夜長,想給陛下做件中衣。”謝貴妃拿了半成品的針線給穆元帝看,穆元帝贊,“愛妃好針線。”
“針線平平,給陛下穿裡頭,反正也沒人看得見。”謝貴妃也是十歲孩子的娘了,硬是笑出一抹嬌憨,穆元帝笑,“年底事忙,你也留心身子,等空閒了再做也無妨。”
謝貴妃笑,“陛下放心,臣妾知道。”
謝貴妃撿一些宮裡的事同穆元帝說了,難免說起公主及笄禮之事,穆元帝道,“文康的性子,朕想著,或是你,或是趙貴妃,代太后主持公主及笄禮,未嘗不可。”
謝貴妃連忙道,“還請陛下收回這話,臣妾萬萬不敢應。陛下信任臣妾,因太后娘娘有了年歲,讓臣妾代管宮務,搭把手,這是臣妾的福氣。永福公主、長泰公主,皆嫡公主,臣妾受陛下愛重,畢竟是貴妃之位,公主庶母,於禮於法都不合適。太后娘娘受傷,理當長公主代勞。長公主只是率直了些,陛下做兄長的,還與妹妹較真兒?長公主那裡,找個合適的人勸一勸便好了。就像太后娘娘,頭晌還抱怨長公主呢,下晌就沒事了。都是一家人,可沒有真生氣的理呀。”
穆元帝笑,“倒叫愛妃派了朕一篇不是。”
“臣妾是就事論事。”謝貴妃嗔一句,“陛下找個合適的人,給長公主鋪個臺階兒吧。”
穆元帝問,“愛妃看哪個合適?”
謝貴妃也不賣關子,道,“這事兒,臣妾也尋思了半晌。想著陛下不問則罷,陛下既然問臣妾,陛下說,長泰公主如何?”
穆元帝終於笑了,“長泰素來乖巧,人也機伶,不錯。”
“臣妾也這樣想,其實永福公主與長公主的脾氣更像些,只是這勸人的事兒,得是個委婉的性子才好。而且今天長公主出慈安宮時,長泰公主連忙跟了出去,想就勸過長公主了。明兒讓長泰公主去一趟長公主府,親侄女的及笄禮,長公主就是看著侄女的面子,怎會拒絕呢?這樣,一則及笄禮的事兒定了,二則長公主再進宮來給太后請個安,母女倆也就好了。”道歉什麼的,那是甭想。長公主不是這脾氣。
穆元帝稱善,又道,“讓宮裡清靜些,別拿這事兒議論。”到底還有妹妹的面子。
“陛下只管放心,臣妾與趙姐姐已經吩咐下去了,不許宮人多嘴。”
穆元帝頜首,當夜便歇在麟趾宮。
謝貴妃出的主意,胡太后也覺著合適,便讓長泰公主去文康長公主府上走了一趟。
文康長公主是與胡太后生氣,並沒有遷怒長泰公主。先把文康長公主勸好,又有長泰公主道,“皇祖母腳傷著,還一直記掛著姑母。姑母看在皇祖母這個年歲的面子上,別叫老人家掛心,我服侍姑母一併進宮如何。”
文康長公主嘆,“三公主年歲小,暫不提。如今看,就長泰你還算個明白人。”
長泰公主笑笑。
慈安宮裡是親孃,文康長公主發作一回,也不能再怎麼著,便與文康長公主一道進宮了。穆元帝很給妹妹面子,中午過去慈安宮一道用膳,笑,“你再不來,朕就得親去請你了。”
謝貴妃捧一碟新鮮桔子到文康長公主跟前,文康長公主拿了一個,道,“我是給母后提個醒兒,母后、皇后在我前頭,倒也罷了。可要是再把什麼別的人排在我前頭,我可不管什麼年不年節不節的!”
胡太后無奈,“那是你外祖母。”
文康長公主道,“我是天子胞妹!我哥是皇帝,我爹是皇帝,我母親是太后。”她平日裡對胡家夠客氣了,胡家搶別家風頭,肖想鳳儀之位,這些事,文康長公主不稀罕理會。但要胡家想壓到她頭上,她可不會客氣。
聽閨女這話,胡太后立刻矮上一截兒,嘟囔,“還不如別來呢,來了也是氣我。”
“我幹嘛不來,這是我孃家,我願意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
穆元帝大笑,胡太后也給氣笑了。
趙貴妃面色微黯,寧榮大長公主笑容不變,心下卻是未料到文康長公主突然發作壞事,早先定好的計量,皆因文康大打折扣!
☆、第52章 志向
文康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