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2 / 4)

小說:千山記 作者:樂樂陶陶

“非是孫兒不謹慎,怕是有心人算計。”朱雁在江行雲的事上有些腦袋發暈,於這事卻是清明的很,冷笑,“這裡頭,既夾雜了孫兒和江姑娘,還牽扯上了萬梅宮,放出流言的人,想來非但是誠心謀算孫兒,怕還是與五皇子府有隙。”

朱太爺有些明瞭孫兒的意思,道,“就不知五皇子府的這陣東風好不好借了。”既與五皇子府有關,朱家在帝都只能算是尋常人家,五皇子府不同,天潢貴胄,倘能請得五皇子出手,此事自不消朱家再操心。只是,他家與五皇子府上並無交情,何況,上趕著去說倒有些借勢之嫌了。

朱雁忽而想到謝莫如告誡他要收斂謹慎之語,頓時心下翻騰,有些拿捏不準了。於書房中來回踱步數遭,朱雁道,“於咱家,一動倒不若一靜。”

朱太爺道,“你親事快些定下來如何?”

朱雁一怔,他傾心江行雲且不提,於他自身而言,朱雁少年得志,眼界奇高,這些年外地為官,除了江行雲,還未有女子可入他目。朱太爺道,“你親事一定,流言自消。”

朱雁搖頭,“若有心算計,我這親事定了,流言恐怕還愈演愈烈,那些小人什麼樣的閒話編不出來,此時成親,反是不妥。”

“雖說一靜不如一動,倘什麼都不做,豈不是束手待斃了。”

朱雁正色道,“既是陰謀詭譎,正大光明既可破之。孫兒耽於流言才正中這些小人下懷,陛下近來頗多關切閩地沿海之事,孫兒將往年閩地為官時所錄整理呈上,才是正道。陛下每日軍國大事尚且忙不過來,哪裡有空閒理會這些流言瑣碎。”

朱太爺點頭,“也好,你也收一收心。”到底責怪孫子大意疏忽,叫些小人尋到機會鬧出此事。

祖孫倆商量一時,朱雁便回書房做功課去了。

朱雁在家閉門不出,五皇子派出管事在坊間查詢,很是捉拿了幾個在坊間亂說亂傳的人,像謝莫如說的,直接就投進刑部去。按理,刑部是審大案要案的地方,就五皇子府捉拿的這幾人,論身份真進不了刑部。不過,誰叫刑部尚書姓謝呢。

這等市井小民,謝尚書都不必出面,命個郎官一審,就審出郎官一腦門子汗來。郎官幹這一行,最知道保守秘密,與謝尚書悄言其間利害,利害當真不少,說閒話的都是市井中人,但五皇子府的管事也不是吃素的啊,管事也是順藤摸瓜的查,查到了一些市井小頭目身上,這些人混跡市井,各人皆有諢號,平日裡天不怕地不怕,滾刀肉的角色,郎官兒卻是手段非凡,俱審問了出來,牽連到了三方,一方是衛國公府,一方是皇長子府,另一方是承恩公府。

甲說,“衛國公府的李管事給我五百銀子叫我在外頭說的。”

乙道,“大殿下身邊兒的於大人給我三百兩。”明顯不如衛國公府大方啊,有了對比就有了傷害,乙覺著自己受到了肉體精神雙重傷害。他不見得就差這二百銀子,但他覺著他能為不比甲差,甲得五百,他得三百,大殿下你也忒摳了點兒吧。一想大殿下識人不清,乙覺著自己出賣大殿下也沒啥壓力了。

丙呢,丙沒得著什麼銀子,他也不是市井之徒,他是承恩公府的管事,在外頭大放厥詞噴的正歡時給五皇子府的管事拿個正著。

這事兒可怎麼著?

謝尚書不是驚魂未定的郎官兒,好生安撫這郎官兒幾句,命他保密,謝尚書理理衣裳進宮去了。五皇子與李世子正在穆元帝跟前兒說話,李世子笑,“長泰這二胎,總是吃什麼吐什麼,太醫也沒了法子,有經驗的嬤嬤說,約摸過了這倆月就好了。我尋思著,大約這個是調皮的。有空就在府裡便多陪伴她些,出門的時候就少了,還是五殿下與我提起,我方知曉。這書是家裡祖上傳下來的,在前朝一度禁閱,其實是前朝皇帝武斷了,雖是神仙寫的書,裡面並無煉丹求藥之事,多是說海外風情。哪怕幫不上舅舅的忙,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遊記。”

穆元帝都不知李家有這書,他對外甥兼女婿的李宣一向喜愛,笑道,“朕只知當年你父親以紫玉青雲聘朕的愛妹,原來唐神仙還傳下一套書來。老五怎麼知道這書的?”外甥兼女婿獻書他自然是高興的,但此事又怎與五兒子相關?

五皇子道,“媳婦拿給我看的。”他媳婦多賢惠啊,什麼事都想著他。

李世子笑,“其實莫如妹妹開始也不知道,聽她說,她是有一次與西山寺的文休法師說話時,文休法師提及過。後來莫如妹妹偶與我提起,我便尋出來給她看了,她與我說過,自己手抄了一套。”

穆元帝此時信外甥兼女婿是真心誠意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