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57 本章字數:4330
古詩云:心之所歷,何異一窟,不知所往,不知所出。
※※※
安定持統元年臘月,忠平王郕瑜在永泰,高市王郕琅在南定,同時舉兵,以“正綱”為旗號,各起五萬大軍,南北夾擊京都。丈人也在成壽響應,募兵一萬三千,準備東去與忠平王會師。
擁戴忠平王郕瑜為共主,稱“靖國大將軍”,然而高市王郕琅也稱“安國大將軍”,兩個大將軍,品階相同,擺明了是暫時合縱,等誅滅大司馬崇韜,大家還有後話。對於這種連小孩子都騙不過的把戲,我暗地裡竊笑不止。
忠平王給了丈人“西平將軍”的職銜,丈人還幫我討了個“北營校尉”——我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武職,不過反正秩二千石,升官加俸,也沒道理推辭。
丈人出兵,肯定要留人守備老窩成壽,我當仁不讓地領下了這個“重任”。我對打仗沒興趣,況且也根本沒上過戰場,不是這塊料——丈人則不同,他是與西北強蠻多年鏖戰,積累軍功才做上太守的,因此兩位大王都搶著要拉攏他。“西平、石府兩郡若有兵來,全靠賢婿抵擋,使我無後顧之憂。”臨行前,丈人這樣囑咐我。我唯唯連聲,心裡卻在說:“你倒是把尉忌或者別的什麼會打仗的傢伙留下來呀,我怎麼懂得守城?”
當然,丈人是肯定要把尉忌這種猛將帶在身邊的,而尉忌得到上戰場的機會,整張臉興奮得通紅如棗,我要是提議把他留下來守城,他定要恨我一輩子,沒必要結這種怨仇。況且,我認為孤懸在西的西平、石府兩郡太守,根本沒膽子應崇韜的要求發兵救援京都,現在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趕緊派人去石府把父親、姐姐他們接出來吧。
丈人浩浩蕩蕩出了城。他在的時候,總喜歡拉著我閒聊,我雖然不耐煩,卻不敢起意逃走。這下子倒鬆了一口氣,可以安安靜靜做點自己的事情了。
然而也無事可做。守城事宜我交給部下自去辦理,回家看書又有點煩悶,想起來到成壽大半年,高航城內外的名勝古蹟還沒來得及觀賞呢,不如趁這個機會遊玩一番——可惜還是冬天,若那幾個傢伙等春暖花開再舉兵,就更完美了。
獨樂孰如眾樂,我邀請妻子同行——婚前她曾在成壽居住過數年,應該去過不少地方,也能做半個嚮導吧。妻子聽了我的提議,用奇特的目光望著我,問:“父親要丈夫守城,你怎有閒暇去遊山玩水?”我“嘿嘿”一笑:“城防之事,自有典守,你認為我橫插一腳,會把事情搞得更完美嗎?”妻子也笑了起來:“丈夫倒有自知之明。”
她向我介紹說,高航附近的名勝古蹟並不多。城內只有寒雲宮一處,肇建於景歷祥福四年,有一百餘年的歷史了,不過最好逢年節集會的時候再去玩賞。城外則有陽?髁搿㈤怨匾偶:屯�鑀と�γ�ぃ�還��砦�蠹夜胄悖�鄖笆譴遊闖齔怯甕婀�模�虼艘捕己萇�瑁�薹ㄎ�易魷虻肌?
不能做嚮導就不做嚮導,沿途問訊,自去覓勝尋幽,也是人生一樂。於是商量定了,找一個風和日暖的白天,我們帶著小丫鬟雪念和名隨從,出城先往最近的望秋亭去。
※※※
據說威朝末年,群雄割據,高航一帶是小國籌國的領土。當時籌國治理此地的邑宰名叫寬倫,為人嚴謹而仁慈。某年秋季來得晚,五穀遲遲不熟,眼看百姓們就要熬不下去了,寬倫在郊外視察,一時感慨,遂吟道:“望秋望秋,何秋之姍姍不至耶?”秋後百姓感念其德,就在他吟誦的地方建了一座小小的亭子,以紀念此事——這就是望秋亭的由來。
出高航南城門,走不上兩里路,就來到了望秋亭。這亭子當然不可能是威朝時候的建築,後人多次翻修,連樣式都帶有濃郁的本朝風味,看了實在無趣。若是春天來,想必四野一片青翠,或者秋季來,緬懷“望秋”之意,都還算不虛此行,但現在正當冬令,亭子周圍到處光禿禿的,田中只有僵土,隴上枯草離離,一派蕭瑟的景象——我實在後悔浪費時間到這種地方來。
和妻子一起下了馬車,進入亭中小坐片刻。雪念把攜帶的酒食端上來,我們隨便聊聊,用點點心,準備過個一刻鐘就回城去。那小丫鬟長得越發標緻了,我不免多瞧了幾眼,可是又怕被妻子發覺,不敢過於放肆。其實我毫無背叛妻子的意思,不過愛美好色,乃是男人的天性。雪念就姿容來說,當然要比我妻差得遠了,但別有一種嫋娜風味,所謂春花秋草,各擅勝場,便不狎玩,皆可遠賞也。
說起遠賞,我妻這朵真正的解語花(她能看透我的心思,還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