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總說:“這你就不懂了,秦檜的妻子王氏就是李清照的表妹。找到了李清照,不愁找不到那個王氏,找到了王氏,就找到了秦檜,咱們的比試就可以開始了。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先找到李清照。”
也許有人不知道,李清照乃是宋朝文士李格非之女。李格非博古通今,多才多藝。,高中進士,他在京中任太學正,拜在翰林學士蘇軾門下,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
李清照之母乃是宋朝宰相王珪之女,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不精通。王珪家是名門望族,他父親是漢國公王準,祖父王贄、曾祖王景圖皆登進士第。
因為家學淵源,李清照天資聰穎,四五歲時讀書認字,過目不忘;六七歲時讀《詩經》;十歲時,李清照已經懂得了詩詞韻律。每天早晨誦讀,中午解書,下午為文,晚間習字作畫下棋。長大後,便成為中國古代唯一的女作家。
郭總說:“為公平起見,我這一次和你一樣,隻身前往,不帶一兵一卒。”
二人起身前往時空穿梭隧道,轉眼之間便穿越到了宋朝都城東京汴梁,落腳在一處池塘邊,荷花正盛開。
易小川嘆道:“要是在三俠五義的時代就好了,可以看包龍圖打坐開封府,五鼠鬧東京了。”
二人正說著,只見不遠處的藕花深處傳來划槳聲和少女的嬉笑聲,鷗鷺驚起,又聽得一女子道:“我今天喝多了,待會兒回去少不了要被母親罵,不如遲些回去,玩個盡興。”
是哪個女子,竟然如此膽大?易小川有些好奇,他忽然想起初中語文課本上的李清照的一首詞: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他抬頭看看天空,夕陽西下,天啊,李清照該不會是在這裡出現吧!
郭總也注意到了,“她就是李清照,我們跟著她。”
不多時,藕花叢裡出來一條船,船上坐著幾個少女,為首的女子年約十六七,端莊秀麗,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上衣外罩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領口和前襟都繡著花邊。可能是喝醉了,她沒坐穩,撲通一聲跌落池塘。
侍女見狀,大呼救命。
易小川二話沒說,跳進池塘,撈起那女子。
那女子被水一淹,頓時清醒了,看到自己如此失態,羞赧萬分,向易小川道:“多謝相救”。
易小川說:“舉手之勞而已,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二人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