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2 / 4)

小說:一八六一 作者:老是不進球

明俄雙方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讓步。

俄國宣佈放棄東北方面侵佔的中國領土,兩國以外興安嶺,鄂爾古訥河,以及烏第河為分界線,重新劃定邊界。

但在西北方面,俄國仍堅持原先與清國簽訂的條約,拒不放棄新疆、外蒙等侵吞的土地。同時,明國也堅持不承認該條約的合法性,最終雙方做出妥協,將該地區做為待議地區,暫時由俄方代管。

曾紀澤當然不會放棄那些被割讓的國土,然而東北的戰爭已使大明消耗巨大,在不破壞現有經濟改革局面的情況下,大明實在無力再支援一場與俄國之間更大規模的戰爭。

所以,為了使大明能有一個喘息的機會,爭取時間發展經濟,曾紀澤只好選擇暫時隱忍。

但是《明俄尼布楚條約》簽訂的政治意義卻是巨大的,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非不平等”條約,這是一個大明用鮮血打出來的條約,當該條約簽訂的訊息由報紙公諸於世之時,大明上下是舉國歡騰。

而藉著戰爭勝利的餘威,中央政府用一年多的時間內肅清了國內殘存的不穩定勢力,1868年3月,外蒙古各部宣佈歸順中央,並將逃往外蒙的滿清貴族盡數交出。

5月,大明在外蒙建省,並駐紮三個師,從此正式對外蒙進行事實上統治。

6月,中央單方面宣佈在疆、藏建省,收自治權歸中央。不久之後,兩省封建貴族策動叛亂,中央遂調六個師的兵力進入兩省,用三個月的時間平定了叛亂,血洗叛亂貴族及其部眾十萬,並將叛眾所擁有的財產與土地全部收繳歸國家。

1869年初,中央頒佈《西部大開發法案》,宣佈將新疆、西藏、甘肅、青海、外蒙、內蒙等地區為開發特區。凡交納一兩銀子的漢人,便可以購買特區五畝無人土地,並擁有永久地權。

同時,國家還出臺了《特區私人土地保護措施》,凡購買超過十畝土地者,國家將免費發放一條明軍更換下來的舊式斯賓塞槍,以及子彈五十發。

《措施》規定,凡非法進入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中之人,在經過警告無效之後,所有者將有權開槍射擊,並在遭受生命威脅時,有直接擊斃闖入者的權力。(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二百七十八章 民以食為天

北邊疆幅員遼闊,通行不便,若想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進行控制,顯然力不從心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漢制夷”,透過大量的將漢人移民向邊疆,並在軍隊的保護下,不斷的“侵吞”土著民的土地,最終對該地區徹底實現漢化。

如此一來,既解決了該地區遊離於中央之外的威脅,又開發了擁有著資源豐富的西北土地,同時,還解決了漢地大量無主農民的生存問題,可謂一舉數得。

當然,這個計劃實行起來絕不可能一帆風順,當地的土著民必然不會允許大量的漢民進入他們所謂“世代居住”的土地,所以曾紀澤才會免費武裝移民之漢人,使漢人們在必要的時候,能夠迅速的團結並武裝起來,配合政府軍,鎮壓那些企圖入侵他們土地的土著民。

計劃是有點陰險和殘酷,但在19世紀這個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時代,這也是曾紀澤為維護國家領土完整,避免國家分裂所能想到的最切實可行的手段。

隨著戰爭的結,西部大開發的進行,大明終於進入了難得的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的良好階段。

僅僅1868年到1869年之間,全國各:就新增了工廠四百餘家,尤其以紡織業發展最為迅速。大明產的紡織品以其廉價的勞動力,得以以價廉的價格售往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各地。

自1864年第一家器紡織廠在上海成立之後,短年時間內,大明的紡織品就奪取了本國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市場,以及東南亞百分之二十的市場甚至已經開始遠銷歐美。

大明航運業的發展也迅速,全國擁有二十艘以上蒸汽輪船的航運公司已達十四家之多,不但成功的從洋商手中奪回了一半以上的國內運輸業務,還正在向東南亞航運市場進軍。

至於礦、冶煉等行業,由於技術水平要求較高,故在競爭力上與歐美企業還有一些差距同樣也在穩步的發展。由於政府所採取的貿易保護,對外商礦煉企業的生產規模做了嚴格的限制其無法做大做強,而本國礦冶企業則不受則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外商企業的競爭優勢。

更因紀澤本人地地質知識。使得本國地礦業企業。幾乎不需要進行任何漫長而低效地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