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以要塞炮臺的被動防禦為主的話,那我大明幾千裡的海岸線,可登陸之地數不勝數,難不成要在每一地都修建堅不可摧的要塞嗎?那這樣所耗費的錢財,只怕更是一個無底洞!相較之下,建海軍不是更划算一下嗎。”
曾紀澤有理有據,加上臺灣問題的存在,促使曾皇漸漸轉變了觀念,而胡林翼又對曾紀澤的海軍計劃給予了肯定,最終使曾皇下定了決心。
在考慮衡量之後,曾皇決定在大明建立兩支艦隊,一支以近海艦隊為基礎,建立東海艦隊,以東海到臺灣海峽一線為防區。另在廣州建立一支南海艦隊,以兩廣、海南,南海諸島為防區。
其中,東海艦隊隸屬於東軍,由於臺灣與滿清之威脅,將成為海軍建設的重點投資物件。朝廷計劃每年為東海艦隊斥資八十萬兩,除購買若干洋艦之外,還將加大對上海船舶製造局的投資,使大明的艦船能儘早國產化。同時,還將在福建廈門建立第二個海軍基地,做為東海艦隊威脅臺灣的前哨基地。
至於南海艦隊,由於在該防區大明所受威脅稍弱,故每年朝廷只投入三十萬兩,用於購買艦船,以及在廣州建立新式的海軍基地。
在曾紀澤的建議下,朝廷將在上海成立一所船政學堂,主要聘請美國海軍專業人才為師資力量,為大明未來的海軍培養預備人才。同時,與美國海軍達成合作協議,允許大明派遣優秀的學生赴美國海軍留學實習。(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一百七十三章 絕境中的變革
波無盡,雲巒峰疊,望不盡的是那茫茫海峽,思不完+鄉愁。
他站在炮臺之上,遠眺著那海的盡頭,儘管只是一片縹緲,眼中卻彷彿有那大陸的海岸線在若隱若現。
“大陸,大陸呀……”他撫著身邊那巨大的鐵炮,幽幽慨嘆。
“大人,人都到齊了,他們都在等著你。”身後的親兵輕聲提醒。
左宗棠狠狠的捶了一拳那渾黑的炮管,扭頭大步走下了炮臺。策馬急馳,不多時便趕回了他臺南的帥府。
臺灣孤島,貧。瘠之地,臺南府自也比不上金華之繁華,所謂之帥府,其實還不比浙江的一座小縣城蓋得好。
廳堂之上,隨他來到臺。灣的楚軍要員皆已聚齊,左宗棠坐於主位,環視眾人一眼,沉聲道:“諸位,現在咱們楚軍的地盤,就只剩下這臺澎兩島了。咱們要依靠這兩島重振旗鼓,發展壯大,咱們不但要在這裡生根,還要把這裡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但兩島財賦無多,資源匱乏,人口又少,究竟怎樣才能發展起來,諸位有什麼計劃,儘可暢所欲言。”
眾人面面相。覷,均是無言。相當初在浙江之時,實力基礎何等的優越,卻仍然落得如此下場,這區區兩島彈丸之地,能否自保尚且是個未知數,又何以談及反攻大陸呢。
。人心惶惶,當年威風八面的楚軍雄心,如今已是蕩然無存。
左宗棠有些不悅,。道:“你們一句話也沒有,難不成都想著坐以待斃嗎!”
這時劉。松終於開口了,他道:“臺澎貧瘠,地少人少,這是我們的劣勢。
但有大海阻隔。外敵難以侵入。這也是我們地優勢。現今首先要做地就是在臺灣站穩站根。而欲站穩腳根。必先要解決土地問題。”
劉松地話駁得了左宗棠地認。同。他接著道:“臺灣人口一百五十多萬。再加上由大陸帶來地人。差不多有民一百八十多萬。如果想讓這些百姓能夠人心安定。就首先要讓他們有足夠地土地。在這一點上。我倒頗為欣賞明廷所採取地土改政策。我們不妨大膽地借鑑一下。”
劉松接著又道:“古往今來。民眾作亂。無非是因土地兼併嚴重。百姓無生存之源。因此土地改革是必須地。不過臺灣不比大陸。土地兼併非那麼嚴重。真正地大地主為數並不多。所以我們在均田地同時。更應注重地是開發荒地。增加可供耕種地土地面積。”
“土地改革地同時。我們要加大開發臺灣礦源地力度。如樟腦、煤、硫磺等等。我們可以將這些礦產出口。與洋人換取金銀。以此來作為賦稅之後地重要收入來源。”
緊接著。劉松又提出了若干主張。包括強軍、推行洋務、縮編官府機構。精簡人員。開源節流。結好外國等多項政策。大致與曾紀澤所推行地洋務差不多。
而曾紀澤地諸般改革。看起來也給了劉松不少啟示。他同樣將建立一支強大地海軍視為極為重要之事。
劉松道:“我兩島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