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2 / 4)

小說:一八六一 作者:老是不進球

與此同時,曾經澤繼續開展著他的軍政分離政策,各府知府從此不再掌兵,每府中另設一名城防總長,統率數量不等的城防軍,負責該府治安。並規定,府一級城市,城防軍最高人數不得超過一千,縣一級城防軍人數不得超過三百。

城防軍的來源比較簡單,以淮系班底為軍官骨幹,防勇以太平軍降兵、淮軍精簡人員以及地方上招收的部分團勇為主。

同時曾紀澤又規定,軍政各不干涉,知府無法指揮哪怕一個淮軍小小連長,而淮軍的團長也不能調動甚至是一村一里的保長。

在此之後,曾紀澤又下了死命令,要求淮軍營一級的軍官,必須在年底以前,將直系親屬接到上海居住,官府將免費為他們解決宅地問題,敢有違抗者,就地解除軍職,逐出淮軍。

在曾紀澤有條不穩,卻又不露痕跡地解決他地江蘇大本營穩定問題時,同時也在為他的熱武器化地淮軍大量的屯儲著彈藥。

事實上,曾經澤手頭上的錢已經使用到了極限,他根本沒有更多的銀子可以騰挪,但考慮到與清廷翻臉在即,似乎也沒有必要再那樣重視清廷的眼目。所以,曾紀澤開始命令王大經等財政官們,暗中大量的挪調上海海關的關稅收入。

截止到10月底之時,曾紀澤已經暗中截留了應該上繳給清廷的關稅,將近五十萬兩,而隨著天京之戰推進,他的膽子開始越來越大,截留的關稅一月多過一

曾紀澤將大部分的銀兩用於大量的購買彈藥,並加大對銅鐵等造槍炮的必需材料的進口。

別一部分接近十三萬兩的銀子,曾紀澤分別向英美再訂購七艘炮艦,江南製造局仍在建設之中,甚至連一艘木船都造不出來,更何況就算船廠造成,以現有的技術能力,每年能造一艘鐵皮炮艦就已經不錯了,很難在短時間內為曾紀澤聚起一支足夠強大的先進海軍。

所以,曾紀澤採取了當年李鴻章的手法,“造不如買”,只要肯花錢,在這樣一個軍火封鎖不嚴重的時代,他絕對能夠迅速建立起一支足以縱橫中國江海的“無敵艦隊”。

第一百一十四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

土地司按照曾紀澤的方針大略,制定了一套詳細的土地改革計劃,曾紀澤批示可行,發與蘇州知府李鴻章試行。

經過四個月的土改,蘇州府一地,將近有三萬無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這其中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戰亂遺留下來的無主荒地,另有五分之一的土地,則是根據“土地換股份”原則,從一些中小地主手中獲得的田地,從這項土地中獲得江南製造局股份的地主,將近有五百餘人。

但這些地主所出賣的土地,要麼不是土地質量較為貧瘠,要麼就土地所處的地區,形勢不穩定,太平軍的殘部和土匪經常出沒,搶掠地主們的收成。

而這些遭劫掠的地主們,時常生活在恐荒之中,辛苦一年的收成,卻大部分被人搶了去,他們的生活甚至更為艱難。土地換股份,是給了他們一個生存下去的機會。

當然,農民們雖然憨厚,卻不是白痴,這些地段不好的田地,他們也不會主動去買的。曾紀澤為保障江蘇的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合理利用。便加大了對省內太平軍散兵遊勇,以及本地土匪的打擊力度。為此,他專門責成張樹珊率先在蘇南一帶開展剿匪行動。

對於大股的太平軍部隊,曾紀澤一向是採取攻撫並用的方式,但對這些小股匪兵,曾紀澤嚴令張樹珊格殺勿論,絕不給這些膽敢破壞江蘇穩定的傢伙任何活路。

剿匪行動進行的很順利,數月的時間內,蘇南的兵匪基本被肅清,土改計劃更加的順利的進行下去。

無地的農民,太平軍的降兵,淮軍淘汰下的退伍兵,這些主要地無產者們順利的被安置在了土地上。因戰亂而荒無人煙的鄉村重新煥發了生機,原先那些為了生存而走上戰場的農民們,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人們,他們辛勤的耕作在屬於自己地土地上。幼小的秧苗插入水田中,漸漸長高長壯,他們看到了希望。而他們腳下這塊土地卻來之不易,那是犧牲過多少人的性命才得來。

為了保障淮軍士兵的作戰積極性,曾紀澤頒佈了特別的法令,規定凡淮軍士兵。可以優先購買,以及挑選官府出售的土地。並且,每人可購的土地面積限制,由原來的十畝提高到了二十畝,並且價格只是前者的一半。

這些淮勇們大多數或是依附於地主地佃農,或是窮苦的農民,或是太平軍的降兵,他們拿起刀槍,無非就是想掙一口飯吃。大多數人最高地理想,無非是攢錢買幾畝地,娶一房媳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