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用上,從服飾到儀仗,諸般制定幸早有定例,不然臨時起意,可以忙上半年過不來。
新帝匆匆就位,和太平皇帝相比,算是不從容。即位當天,大發恩旨,赦免罪犯。大發嚴旨,把真福王以他行走在外的假名為真名,蓄意謀反,假冒皇家,碎割在菜市口。這一個主犯,是太子和皇帝心頭之痛,他們不能原諒。
皇太孫殿下,當殿領旨入住東宮,成為太子殿下。同時太子黨們官職俱升,一一頒過,獨沒有袁訓。
就在眾人疑惑之時,新皇帝沉聲,當殿口宣旨意。旨意不短,皇帝說得毫無遲疑,百官們全是精明人,起先幾句,也能聽出這旨意早在新帝心中。
這道旨意初聽時,是說已被尊為太后的中宮。
“…。太后幼年貧苦,國舅袁長德壽年不永,家中醫藥難支,太后仁德,為領養離家,得銀以繼國舅永年…。”
直接把太后讓被賣的身世抹去,變成袁家和太后養父母家是遠親,養父母家無兒女,慧眼相中太后品德,贈銀後,接太后以為女兒。後面進宮的事就好說的多,粉飾一堆的賢淑賢惠德被六宮,六宮共稱賢德,太后還有另外一個賢德,一直照顧生身父母家。
“國舅之子袁訓……”
百官們聽到前面還以為是說太后身世,新帝登基,誇誇太上皇太后的品德也應當。在這裡,有低低喧譁聲起來,隨後就平息,也是人人心中不再平靜。
昭勇將軍袁訓的種種從各人心頭閃過,他深受太子器重,太子為他指名師請名家,沒幾年就為公主師,話說翰林院裡老翰林們都擠不下,偏就輪到他?也是讓人眼紅好些年的事情。
又他當殿親點探花,這其中也有很多皇帝喜歡他的成分在。入軍中官職驟升,長女小小年紀就許親太子嫡子,本以為是好聖眷,這就水落石出,原來如此,原來他是太后的親侄子。
袁加壽說什麼吉瑞,原來是太后的嫡親侄孫女。
袁國舅當殿追封永國公,國舅已逝,由袁訓襲爵。
有襲爵就往下落一層爵位的講究,也是朝代是一直就這樣的襲。太子安慰太后,是想讓袁訓襲國公。
袁訓走出辭謝卻不敢要,在新帝說到太后時,袁訓站班兒地方里暗自落淚,後面說到父親,更是垂淚不止。
姑母吃足苦頭是人上人,可憐父親不能親眼看到。姑母費盡心思接來自己,姑侄一直不敢明著相稱。
這一回大見天光,不由人不掉淚。
他泣著跪下,說出一番話:“皇上恩典,臣不敢受。我幼年喪父,不曾見過父親一面。有舅父輔國公撫養長大,不敢與舅父並肩。”
辭了又辭,新帝改封他為忠毅侯。袁夫人下嫁袁父,才有太后一場辛苦沒有白費,能看到孃家有後,新帝是太子時就佩服於心,又是國舅之妻,封袁夫人為淳仁國夫人。寶珠救駕有功,太上皇加意提到,封寶珠為純慧國夫人。
袁訓代寶珠辭去國夫人,改為一切享用與國夫人同例。
立長子袁懷瑜為侯世子,袁懷璞身上爵位又加一等。這不是袁訓的意思,袁訓請封兒子為世子,他打算安定下來慢慢寫奏摺,是太后等不及,她要趕緊看著長侄孫名頭兒安定,新帝在這裡一併封賞,袁訓代為謝恩。
餘下孩子們各有賞賜,袁加壽最重。又重賞國舅之女陳留郡王妃母子,陳留郡王也有重賞。
太子府上和陳留郡王的親事原有些議論,這時也就下去。
這是新帝一片為太后的純孝之心,以前不能理解的官員這也就能理解。
把福王府第,賞賜給袁訓做府第。福王府佔地大過好幾個侯府,象徵性的收回兩邊各一個側院,餘下的庭院海子園林都還在,引得百官們嘖嘖羨慕。
由侯爵而越過公爵、郡王,而入住親王舊居的人,本朝這是頭一個。
輔國公有子通敵,但沒有揭露在明處。輔國公有女,在當時算下嫁給國舅,前國公修造出抗敵小鎮,太子殿下也給國公賞賜許多,允他第八子龍懷城襲爵,賞八奶奶田氏誥封。
重賞梁山王父子等有功之臣,命蕭觀京中歇息數日作速返回,命蕭觀接帥位,命梁山王返京安養。
命押解靖和郡王和項城郡王進京,這兩個一個是葛通一直彈劾不放,一個是陣前譁變成為笑話,新帝牙癢癢的不能放過他們。準備和東安郡王案放在一起審理。
誅定邊郡王三族,誅福王三族,就要把自己也誅進去,改為福王府舊人盡皆處死。新人放過。定邊郡王闔府捉拿進京,再準備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