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番話,另一個大學士方柏泉贊同。
接上張大學士,方學士徐徐而言。
“要說太后對娘娘的事情上沒有慈恩,這話沒有道理。娘娘的總管犯巫盅案,在外人眼裡,娘娘總有失察之罪。”
太子默然。
他已讀史書,也開始學律法。就像定邊郡王造反,他的兒子妻子全跟著死,不夷九族三族的,已經是皇帝難得的仁慈。皇后的親信太監犯巫盅案,說皇后一點兒也不知道,那還是有個罪名叫失察。
就像柳至為躲避柳明他們上諫出京,張大學士也要宣告,有事只和柳至理論,誰叫他是家主,這有個罪名也叫失察。
皇帝都不相信皇后是清白的,太子也不相信。
皇后的嫉妒,太子敢說他從沒有聽說過?
面對方學士的話,太子無話可辨。
方學士也只說到這裡為止,到底皇后是太子的親孃,他不能一直說皇后不對的話,他說這話的意思,是為太后正正名聲,暗示這裡總有太后在,皇后娘娘才沒有實質性懲罰。
太子聽得懂,點上一點頭。他知道太后會護他,既然會護自己,就不會拿母后如何。
這裡面太后一心要讓皇后母子失和的彎彎繞兒,大學士們都還不甚清楚,太子也不能明白。
見太子受教,方學士更不會再說皇后的諸般不好。
在背後,太子師們對皇后有看法。認為皇后眼光不明、涵養不足、伸縮不夠,意氣用事。
以前和太后有道心結擺在那裡,這當上皇后不趕緊的修好嗎?反而貿然把自己的人給袁加壽,又不好好當差,直到死人,太后和皇后關係又差一層。
太子師們有憂愁,但不能明對太子說,明著說,成了挑唆關係。寥寥數語稍加解釋,主要說的還是太子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殿下應當去探看,請殿下好言奉勸娘娘,約束柳家。萬萬不可把太后惹怒,皇上他不會喜歡。”
太子說好,在他的內心裡也是這樣的看。就讓人去請加壽,加壽在聽說下旨皇后恢復待遇,就體貼的讓人告訴太子:“我們去看看。”
兩個人上車,有給皇后煮的湯水,加壽帶上,一起進宮。
……
聽說是太子和加壽過來,皇后一半是欣喜一半是懊惱。欣喜的是她能見到太子,懊惱的是太后,太后……
柳家的人已經離去,但把皇后的心裡攪得七零八落。柳明說與太后有關,皇后深信不疑。
這是當事人內心的直覺,外人只可以點醒,理解的只有自己。
也只有是太后插手,柳至才會不幫自己。
這個時候聽說加壽和太子一起過來,那種自己兒子讓奪走的感覺又迴心上,可算是新仇加上舊恨,皇后一會兒欣喜佔上風,一會兒懊惱佔上風。
她沒有拒絕的道理,就說進來。
遠遠的見到一高一矮兩個身影走來,矮的那個手裡提著食盒,高的彎腰想要幫她提,矮的那個把他手推開。
無窮怒火在皇后腦海中燃燒,她心裡閃過一句話,真是會裝啊。
兒子大了,但與她不一心。柳至能耐,但臨陣倒戈。眾叛親離的感覺讓皇后死死的盯住加壽,好似見到很多年沒有見面的仇人。
太子走近就見到這目光,太子師的話在心裡轉悠,把警惕升起。
本來太子第一眼應該看的是皇后身子好不好,但硬生生讓皇后怨恨的眸光吸引,太子心中格登一下,對皇后又添一分失望。
為什麼總是針對加壽?
把身子側一側,好似要把加壽擋上一擋,加壽還奇怪地看他一眼,雖然沒有把自己完全擋住,但佔住地步走歪道路,兩個人中間沒有空當,好似貼身而行,加壽怕食盒撞到太子身上,體貼的又往旁邊讓上一讓。
太子察覺,對加壽暖暖地一笑,加壽歪腦袋回他俏皮的一笑,皇后看在眼中,不用說是怒火中燒。
見兩個人並肩行禮,皇后僵著嗓音:“平身。”怒火把她身子燒得顫抖著,再說一聲賜座,話裡帶上哆嗦。
太子裝沒聽到,和加壽走上前去,也有護著加壽的意思,加壽笑眯眯,小臉兒上一片討好:“為娘娘賀喜,這就可以去御花園裡玩了不是?”
把食盒放到地上開啟,再呈上去,殷勤地道:“這是我的東西,老山參乾肉野雞豆腐湯,最補元氣,娘娘現在用一盞兒?”
皇后正在恨這個人裝相,她也知道這還是個孩子。但憤怒與嫉妒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