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滿意的,面對這個兒子近幾年的叛逆他一直沒想出應對之法。他是一國之君,也是李家的大家長,不可能對兒女——尤其是太子放低姿態說太多軟話。
近來看李元嬰和他走得近,李二陛下便有心讓李元嬰當個傳話之人,把一些想告訴這個兒子的話轉達過去。
李元嬰不知道李二陛下的心思,見李二陛下不為所動,只覺得自己皇兄真是鐵石心腸,半點感動都不表現一下。
李元嬰只能越俎代庖地替李二陛下感慨:“承乾這孩子,多孝順啊!知道您舊疾纏身,他晚上根本睡不著覺!”
李二陛下聽他這麼個豆丁點大的個頭說什麼“承乾這孩子”,臉上的冷淡表情有些繃不住了,抬手便往李元嬰腦門上敲去。
李元嬰覺得自己要被李二陛下敲傻了。
他不理李二陛下了,帶上李二陛下借調到他身邊的兩個禁衛去尋隨行至驪山的李德謇。
李德謇與李承乾交好,李承乾讓底下的人把孫思邈的下落告知李德謇,讓李德謇帶李元嬰去找這位老神醫。
得知李元嬰已經和李二陛下透過氣,李德謇便告假帶李元嬰出了行宮,前去附近一個村莊拜會孫思邈。
大唐立國已有二十餘年,戰亂帶來的傷痛已經逐漸平復,驪山行宮周圍的田野又恢復了過去的祥和模樣,入春後處處都透著蓬勃生機。
李元嬰鮮少在田野間行走,覺得什麼都很新鮮,不時停下來看看農夫怎麼驅趕耕牛翻地、蜻蜓怎麼試探著停到青青的嫩苗上。
李德謇見李元嬰這般模樣,也不催促,由著他走走停停,慢騰騰地行到村頭。
還未走近,李元嬰便看到村頭有株幾人合抱才抱得過來的老樹。此時那株婆娑的老樹下有朗朗誦讀聲傳來,細聽隱約能聽到“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之類的,竟是前朝逐漸流傳開的《千字文》。
李元嬰初啟蒙時學的也是這個,全文由近千個不相同的常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