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給了他路錢和本錢,說是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讓他在京裡辦點走俏的貨物回鄉賣,興許也能賺上一筆,不算白走這一趟。蘇大郎自是感激不已,再三推拒後才收下錢買了貨物運回南邊。
都說趕得好不如趕得巧,那年他挑的貨都是南邊緊缺的,當真大賺了一筆!他回家與妻子提及此事,妻子是個明事理的,沒上趕著拈酸吃醋,而是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一定要回報人家的恩情。
一來二去,蘇大郎便與蘇二孃成了結義兄妹。蘇二孃也是南邊的人,蘇大郎在家鄉買山種茶之後每年都會早早上京把春茶送來給蘇二孃,並不貴重,聊以慰藉蘇二孃的思鄉之情。
想把這茶銷出去還是蘇二孃先動的念頭,這幾年他們兄妹倆都在想辦法,只可惜始終收效甚微。
李元嬰聽完蘇大郎的敘述雖覺得沒想象中那麼跌宕起伏,卻也挺滿足。他想了想,對蘇大郎說道:“這茶是好的,只是旁人還不知它的好處,看它綠汪汪的便不想喝。你們想往外賣就得想想,它真正的好處是什麼?旁人為什麼不和白水不喝酒,偏來喝你這茶湯?”
蘇大郎原本見李元嬰年紀實在有些小,心裡已沒抱什麼希望,聽他這麼一說倒是來了精神。他如數家珍地給李元嬰說起茶的好處來:“這茶喝了提神解乏不說,若是酒肉吃多了還可以醒酒解膩,每日吃上一碗,整個人都會輕快許多。”
李元嬰道:“你這次來京帶了多少茶?”
蘇大郎說:“不多,只有五百來斤。”
“夠了。”李元嬰與蘇大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