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那我們去點個贊?”
“必須點贊。”衛陶站了起來,一邊穿衣一邊說道:“我看那幾篇廢話連篇的大作就不順眼,只恨自己不會寫。既然枚參謀出手了,自然要支援一下。走,我們都點贊去。”
衛安大喜,連忙侍候衛陶穿衣,擁著衛陶出了門。他們來到里門外的公佈榜前,大聲吆喝著,為枚皋的文章點了贊。完事之後,衛陶還不肯走,又拉著正在看文章的路人,極力推薦枚皋的文章。路人原本有些不爽,聽說這是剛剛出徵歸來的有功將士,又覺得衛陶說得有理,這才轉怒為喜,一邊向衛陶打聽戰事細節,一邊為枚皋的文章點了贊。
衛陶一個上午都沒有離開里門,說得口中幹舌燥,嗓子冒煙,卻也成功的把枚皋的文章推到了榜。他意猶未盡,命令衛安守在里門口,繼續遊說,自己則出門訪友出友。
所謂訪友,其實就是拉人為枚皋點贊。等他找到那些戰友,才現與他有一樣想法的人還真不少,不管認不認識枚皋,只要是出征的將士,幾乎都願意站出來為枚皋點贊加油。
第二天一早,最新的統計結果出爐,枚皋的文章以絕對優勢遙遙領先,點贊數是第二名的五倍有餘。
然而這還只是開始,一連五天,枚皋寫了五篇文章,第一篇文章都引起了出征將士的共鳴,哪怕不論道,只是一篇紀念西征戰事的大賦,也能獲得點贊一片,迅上榜,將徐樂等人的文章擠出了前五名。
最大的功臣自然是那些出征歸來的將士,特別是那些立了功的世家子弟。
他們遠比普通將士清楚這次論道的內幕。回京之後,他們聽說了竇嬰被抓,梁嘯大鬧廷尉寺的訊息,大有同情之心。以竇嬰的身份都差點死在廷尉寺,還有誰是安全的?不是每個人都有梁嘯的勇氣,絕大多數人接到詣廷尉的詔書恐怕只有俯聽命的下場。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成了他們共同的心聲。
既要保住法家重軍功的傳統,又不能讓文法吏為所欲為。既要支援儒家仁者愛人的理論核心,又不能讓朝廷隨心所欲的處置大臣,就成了他們不言而喻的共同願意。儒也好,法也罷,都有一個共同點是必須反對的,那就是對皇權的無限放大。
法家的法是王法,文法吏唯命是從。尚德的儒家雖然沒有那麼直接,但是“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推衍結果必然也是如此。幾十年來的教訓說明,君終究還是排在臣前面的,君有不君的自由,臣卻未必有不臣的實力。要想安享富貴,必須有所行動。
為枚皋的文章點贊,為立功將士聲,就是他們的行動。
天子聽說了最新結果,非常沮喪。枚皋是新封的長社侯,是他新樹起的榜樣,他還希望更多計程車人追隨枚皋的腳步,遊歷天下,為他的征伐做好前期準備呢。這個時候處置枚皋肯定不合適。更重要的是,枚皋的文章並非空談道理,他能獲得出征將士的一致支援正是因為他言之有物,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處置枚皋容易,但是冷了士人和將士們的心,勢必對他的征伐大業產生不利影響。
天子很鬱悶,這梁嘯的影響還沒完全消除掉,枚皋又成了麻煩。比起梁嘯,會寫文章的枚皋造成的影響更大,延續的時間也必然更長。如果不小心應對,遺禍不淺。
正在這時,天子收到了西域傳來的訊息:月氏太子阿留蘇陣亡,月氏女王年老,請求接質子巴圖回國繼位。
第579章拒絕
河西平定,天子志滿意得,正準備在河西設郡,直接控制河西走廊,切斷匈奴人與羌人的聯絡,突然接到這個訊息,著實有些吃驚。
月氏使者含糊其辭,沒有說阿留蘇的真正死因,但是隨行的漢使說出了真相。
阿留蘇是在追捕一夥匈奴馬賊時被射殺的。二百步外,一箭穿心!
聽到這個訊息,天子吃驚不已。百步之外射殺對手已經是神箭手的境界。以他最熟悉的兩個神箭手李廣、梁嘯來說,百步之外能一箭命中已屬不易,何況是一箭穿心。
這樣的境界,恐怕他們也做不到。
漢使接著說明了此人更多的情況。大約一年之前,這個自稱天狼的馬賊突然出現在草原上,他以高的箭術迅攏絡了一百多人,都是箭術出眾的傭兵和馬賊。憑著這些人,他四處劫掠,從不落空。一時之間,西域商人聞狼色變,損失慘重。
李當戶、李舒昀接到商人的報告之後,領兵迎戰了幾次,雖然他們人多勢眾,武器精良,用強弩射殺了數人,卻依然沒能抓住為的天狼。當然了,這些馬賊也沒佔到什麼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