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嘀咕好轉過來,大夫也診好了脈,李文山讓著大夫出到外面,聽大夫說了幾句脈案,一邊親自給大夫磨墨,一邊笑道:“我阿孃一向不怎麼強健,又暈船暈的厲害,昨天夜裡在船上,風大又冷,阿孃睡著時,窗戶沒關緊,受了風寒,先生診的脈象怎麼樣?”
李文山甩出來的這根色彩明豔的彩色翎子,大夫一聽就懂了,捻著鬍鬚笑道:“老朽診下來,也是如此,令堂確實是小風寒的症狀,幸好發覺得好,還沒十分起來,我開兩個方子,換著吃吃,好好歇上幾天,最好別出門,很快就能好了。”
李文山連聲謝了,看著大夫開了一張小風寒,一張日常調理方子出來,一邊送大夫出府,一邊打發婆子往嚴夫人處稟報了。
李文山送走大夫,再回到明安院,婆子已經提了幾包藥送過來,李文山將阿孃的“病情”仔細交待給了李冬。
徐太太這會兒已經睡沉了,這藥還是要熬出來的,李冬吩咐小丫頭看著熬出來,親自端到屋裡,卻沒叫醒徐太太,只隨手放到了一邊,五哥交待的清楚,阿孃沒什麼事,就是累極了,阿孃這會兒最要緊的,是好好睡一覺,好好歇一歇。
徐太太一會兒睡沉一會兒呻吟,李冬乾脆睡在了徐太太床前腳榻上,一夜起來了不知道多少回,四更時分,徐太太總算睡沉了,這一覺直睡到日上三杆。
李夏進來看過一回,洪嬤嬤守在外間,示意她阿孃和姐姐都睡沉了,李夏掀簾子瞄了眼,悄悄退到外間吃了早飯,拿了書包,帶著青果上課去了。
嚴夫人安排的青藤居,在外院靠近內院的一個清靜角落,靠近她平時理事聽回話的議事廳,十分便當。
李夏出來的早,出了角門,先圍著青藤居轉了一圈,這裡她一趟也沒來過,從前在伯府那麼多年,除了自己和姐姐住的那間偏僻小院,就連後面的園子,她都沒去過幾回。
青藤居偏在伯府一角,三間上房門朝東開,背靠高大的院牆,起高了地基,顯的十分舒適,南邊是高大的伯府院牆,院牆上爬滿了粗大枯乾的藤枝,李夏認不出是闢荔蘅蕪,還是紫藤什麼的,春夏時,應該很好看。
北邊小小兩間廂房,做了茶水間。
上房裡已經佈置妥當,中間靠後放了只紅銅大燻爐,李夏和李文嵐兩張課桌,擺在燻爐前,屋子四角,放了四隻小巧的炭盆,都加了紅銅罩子,先生的書桌上,放了盆姿態舒展,青翠可人的金錢菖蒲,靠著牆,錯落有致的放了兩三個花架,擺著幾盆已經盛開的寒蘭。
屋子裡清雅宜人。
李夏看了一遍盛開的寒蘭,坐到臨窗的書桌前,剛剛坐下,李文嵐後面跟著郭勝,進了院子。
李夏聽到腳步聲,推開窗戶,看著郭勝帶著李文嵐,也象她一樣,在院子裡看了一圈,進了上房。
李文嵐先一步過去,仔仔細細看著那盆巴掌大小的菖蒲,愛不釋眼,再轉一圈看了幾盆寒蘭,這才滿足的坐到自己座位上,擺開書本筆硯。
李文嵐年後要考童子試,郭勝這課,就直奔童子試了,李夏凝神聽了一會兒,打量了郭勝好幾眼,這個郭勝,當年考童子試時,必定很急切,學問文章都差了不少時,就去了考了,所以才有了這些專一應付童子試的投巧之法。
李文嵐抱著郭勝佈置的一堆文章,照例出到院子裡,來來回回走著,大聲背書。
李夏看著坐過來的郭勝,“六哥的學問文章,應付不了童子試嗎?”
“足以應付。”郭勝一個怔神,忙欠身答道:“六爺在讀書上頭極有天份,雖說年紀小,可學問文章,別說童子試,就是秋闈,也足以應付,只是秋闈要考策論,實務上頭……六爺太小了,又是個不愛實務的。”
頓了頓,不等李夏再問,郭勝接著解釋,”姑娘讓六爺明年下場,必定是要考出來的,六爺年紀太小,若不十分出色,只怕……”
“凡事要往大處想。”李夏打斷了郭勝的話,“京城裡,蘇燁的人品才華,無人可出其左,在士林中呼聲益高,收攏人心,事半功倍。”
郭勝微微屏氣,全神貫注的聽著李夏的話。
“六哥人品才學,勝不過蘇燁,可六哥,過了年只有十三歲。”
郭勝眼裡一團亮光閃過,欠身而笑,“在下懂姑娘的意思了,只要六爺學問文章挑不出毛病,明年的兩場考試,自然有人安排?”
“嗯,古玉衍人品才華處處落在蘇燁後面,不成氣候,可是,要是再有一個六哥……那就足夠了,這士林的風頭,就不是蘇燁一人獨佔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