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1 / 4)

小說:一品公卿 作者:無組織

前景真是太好了!說來說去,還是利益的驅使。

無數人捧著銀子要送自己的子侄進入眾恩義學堂的時候,才發現這個不要錢的義學堂並不是那麼好進的。

首先那些教書的老師傅們就很反感這些個抱著銀子想要砸開義學堂大門的富貴士仲。在這些守舊的老翰林眼中,“肉食者鄙”是一個很傳統的觀點,這些腦滿腸肥的紈絝子弟能不能耐受義學堂清苦而又殘酷的環境還是一個問題呢。而現在義學堂的這些學生們都是從各地的低階義學中走出來的,他們對於求學的熱情和執著絕對不必懷疑。眾恩義學堂和各地零散的小型義學堂本就具有傳承關係,屬於林三洪早期創辦的那些義學的一種高階形式。在揚州任上的時候所創辦的那些數目眾多的義學應該算是掃盲班,而眾恩義學堂才是真正具有系統性和傳承性的高階學堂,招生的時候自然會面對各地義學

好的師傅難尋,好的學生也不那麼好找吧?

還有一層不那麼好言明的心思。其實這也是很多老師傅的通病:教貧不教富。

天地君親師,這五個簡簡單單的字眼代表當世最神聖做威嚴的從屬關係。天蓋地載之恩。比較籠統就不必說了;君王是世俗當中的最高者。其權威已經被綱常禮教所確定了千百年,歸結成一句話就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後面那句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說的就是這個親字了;至於最後的那個“師”字,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句話還不足以說明一切麼?

師承干係是絕對不能動搖也不可動搖的權威,在這個讀書可以改變人生的時代,改變一個貧寒的學生的命運,可以讓這個學生的一切人際關係都徹底偏向到老師這邊,從某種意義上說,教一個學生等於是又多一個兒子。那些紈絝子弟對於命運的改變或許不是那麼敏感,但是時代貧寒的人家,忽然因為讀書的關係出現一個人物,這就很了不得了。會對恩師表現出最大的感激和順從。

教貧不教富是一個潛規則,也同樣耳以運用到考場上。

如果兩個成績難分高下的學生擺在考官的面前,考官絕對會點中貧寒者。以為貧寒者會更加珍惜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會多座師表現出更高程度的感激,一旦進入仕途,必然成為唯命是從的鐵桿死黨。

黃真素等老師傅很直白的表達了這口層意思:眾恩義學堂是傳道授業

。萬小之地不能為銅臭所玷汙,寧可嘔心瀝血的教授三扯,贊於生。也不願把心血和精力浪費在一個紈絝子弟身上。

林三洪基本贊同老師傅們的觀點,僅僅是象徵性的招收了幾個富貴家的學生,而且對於這幾個學生加上了很嚴格的入學考試。最後還一再叮囑那幾個富戶士仲:

“諸位能送子侄到我眾恩義學堂,是對義學堂的信任,我們自是不敢誤人子弟”

誤人子弟?這絕對是林三洪的客套話。眾恩義學堂要是誤人子弟的話。天地下恐怕就沒有哪個學堂有臉面繼續開辦下去了。

“侯爺您這是客氣呢,孩子能進義學堂也是他們的福分,”

林三洪很嚴肅的說道:“想必諸位也聽說了,義學堂學風嚴謹,以峻法治學是所有師傅立下的鐵規,便是我也不能左右。若是學生們不肯用心,輕則戒尺重則頂燈罰跪,斷斷是不會輕了

“好說,好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既然把孩子送到了這裡。就是指望能求到功”學問。師傅們當視學生為己出,打也打得罵也罵的。若有違逆打死勿論。”

“打死勿論”這句話是當時家長經常對先生們說到的一句,但是在絕大多書的富貴之家,教書先生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打罵,至於打死勿論也就徹底淪為一句空話了。

林三洪可沒有把這句當作空話:“既然諸位都這麼說,我會如實轉告學堂裡的先生和師傅們,先試學百日,看看能不能經受得住,若是真心向學則好說,若是身嬌肉貴頑皮懶散,則一律逐出學堂”

雖然這些地方士仲拿出了不少錢糧來資助義學堂,但是學堂裡的生活依舊貧寒清苦。

每日兩頓碎米飯,拌飯的則是蘿蔔青菜,除非是年節,否則連塊豆腐都見不到。整個義學堂嚴禁葷腥。不論求學的學子還是教書的先生。從一開始就深信“自古英雄出貧寒從來紈絝少偉男”的道理,認為學生就應該“寒窗苦讀”所以嚴禁一切肉食錦衣的行為。無論三伏三九。都不可避暑畏寒。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黃真素的教學理念。

在很多生活的細節上,有些頑固的老先生們刻意追求“吃苦”二字。是對是錯還不大好說。但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