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可翻遍了近年來的書文,林三洪逐漸發現在這個方面做的最好的還是自己的前任。
自己的前任之所以做的最好,就是因為他什麼也沒有做。
這自然談不上是什麼無為而治。而是因為武人出身的府臺大人知道自己不是治理地方的材料,也沒有那份才能。不敢貿然下手。
這份自知之明是很難得的。
前任的前任是科舉入仕的官員。在宦海沉浮經年,一到揚州任上,就想做出點真真正正的成績。於是乎發動勞工大肆興修水利,在冬閒時節專門貼錢讓人開飛荒地,當年也曾得到過朱元璋的嘉獎。
這應該算是實實在在的政績了吧?絕對不是。
前任的前任揚州知府當時確實弄的很有幾分樣子,又是指導農工又是興修水利,一年之內就新增了農田多少多少畝,可是現在呢?
在貫穿大半個明朝的時間,長江都在以很快的速度往北岸移動,一道夏秋交替的季節,必然淹沒北岸的大片土地。新修的水利工程耗費人力財力無數,堅持了一年多一點就被沖垮。至於新開墾出來的土地,除了還存在於紙面上之外,早已成為氾濫的低窪泥濘之地。
當官的自然不關心這些,反正有了政績工程只要得到了嘉獎就足夠了。至於能不能真正給老百姓帶來實惠根本就不重要。
很多官員都喜歡大搞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那一套,都喜歡對農工百業指手畫腳,其實都是瞎胡鬧,外行指揮內行從來都不會有好結果。
老百姓耕田種地已經幾千年了,難道還沒有指不沾泥的官老爺明白?關於耕種的問題,全天下的知府加起來都未必有一個不識字的老農更加清楚。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時代,缺乏真正的宏觀調控能力,種了這麼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