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3 / 4)

小說:一品公卿 作者:無組織

就是這樣,關鍵是看有沒有後臺。要是沒有後臺的話,芝麻大小的事情也能變成滅頂之災。要是有後臺的話,很多看起來天大的事情也就是一句話而已。

“黃大人言重了,什麼刀山火海的,都是笑話,只要本本分分的做官,真心實意的做事,就不會有什麼差池。”林三洪笑道:“既然大家都是同鄉,該幫一把的自然不能袖手,黃大人說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是極,是極。”黃萬里如獲新生一般,趕緊順著林三洪的意思往下說。這個時候,哪怕林三洪說太陽是黑的月亮是方的,他也不會反對了。

於是乎,酒宴之中歡聲笑語一團和氣,林三洪的鄉黨之中已經有了兩個縣官了。

談笑之中,林三洪隨口問道:“方才說起黃大人家裡是有產業的,也不知道是做的什麼發財的買賣……”

黃萬里慌忙起身說道:“哪裡是什麼發財的買賣,只不過祖上是以繅絲起家,到了我這一輩也是子承父業,支架起了幾口煮繭鍋,有幾張繅車罷了。”

“繅絲?”

林三洪第一次有了“心中一動”的感覺,很多無法連線起來的想法因為“繅絲”這個兩個字而在一瞬間融會貫通,登時就生出莫大的興趣:“這繅絲的營生好似不錯,給我細細說說……”

白魚化龍 第五十五章 千里行始足下

更新時間:2010…9…25 14:30:01 本章字數:2339

植桑養蠶、結繭繅絲、織造綢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光鮮亮麗五彩斑斕的絲綢錦緞不僅是中華文明的傑出產物之一,更讓無數升斗民家衣食豐足。歷朝歷代對於都對這個產業極其重視,其程度僅僅次於農業,而高於工商。即便是在皇帝祭祀天地的重要場合,“農桑”二字也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到了大明朝,織造業的已經遍及天下,桑麻棉毛盛極一時,幾乎支撐起大明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結構的半邊天,無論怎麼形容其重要性都不算過分份。尤其是絲綢製造業,從最源頭的植桑一直到下游的漂洗印染,甚至包含了挑花刺繡等邊緣行業,更捎帶起內外貿易和機械製造等自身內部行業,已是大明稅賦的重要來源。

這個行業不僅為朝廷產生很多稅賦,更主要的還是關係到許許多多老百姓的飯碗。

江南各地,養蠶者眾,雖然真正以此為生的並不太多,但是很多人家都有幾張蠶床。一年的油鹽、女人身上的好看衣裳,娃娃口裡的甜糕,這些雜七雜八的開銷都指望賣蠶繭賺回來的那幾個錢呢。

黃萬里家的繅絲作坊有十幾張繅車,因為用的是新式繅車需要五個人手(灶上一人,打絲頭兩人,值盆主綽兩人),再加上各色雜工,一個這樣的作坊就有上百人之多。

“一張繅車能賺多少?”

黃萬里老老實實的回答:“能賺多少實在不好說,這也要看年份的。若是趕上好年月,一天賺一貫都不算多,若是趕上不好的年份,虧錢的時候也有。總體來說一個月十幾二十貫問題不大……”

“居然能賺這麼多!”如此豐厚的利潤讓林三洪也為之動容:“那置辦一張繅車要用多少本錢呢?”

“繅車?那東西根本就不值幾個錢。”繅車確實不值幾個錢,因為整個繅絲行業的資本投入根本就不在這個上頭。也只有林三洪這樣的門外漢才會計較繅車的成本,黃萬里很恭敬的說道:“繅絲的本錢主要集中在收蠶和儲絲這兩個方面,然後才談得上人工等費用,至於置辦繅車等花銷,可以忽略不計。”

養蠶受季節制約很大,不可能一年到頭的出產蠶繭,所以要想繅絲就要用大本錢收購海量的蠶繭,成絲之後還要儲存一段時間來等待好的行情出貨,這才是真正需要大量銀錢的地方。

這也是為什麼繅車那麼便宜,卻不能普及到家家戶戶的原因,因為尋常人家置辦一章繅車繅絲根本就賺不到錢,甚至還會虧空很多。

林三洪似乎對繅絲的興趣極大,不住的問這問那,金子煥笑道:“林老弟如此關心民生,時時不忘農桑,果然是我輩為官之人的楷模,哈哈……”

“我不是關心什麼農桑,是想也弄個繅絲的作坊賺幾個零用錢貼補家用。”

大明朝三萬裡河山之內,做什麼買賣都沒有做官賺的更多,這是永遠也顛撲不破的真理。眾人以為林三洪不過是說句玩笑話,可看他的神色又不似玩笑,可就真的想不通了。

繅絲賺的再多,能有做官賺的多?官老爺威風體面不少,也不必費心勞神的操心那些亂七八糟的進貨出貨,做大老爺好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