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多大臣當中,林三洪一個認識的也沒有,也沒有人搭理這個芝麻綠豆一般的七品小吏。
林三洪找了半天,也不知道哪個才是督察院的同僚,想要找個人問問,可所有的官員見到林三洪就好像是見到瘟神一樣,唯恐從他身上沾染了什麼不吉利的東西,避之唯恐不及,哪裡還會和他搭話?
“一個一個見了我怎麼象見了仇人一樣?我這才是第一天上朝,就是想和你們結下仇什麼怨時間上也不允許呀。幹嘛這麼躲著我,難道是嫌我官小?”
林三洪還真是錯怪了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員,人家之所以不搭理他,並不是因為他的官職太小,完全是因為他那身官袍的顏色。
滿屋子官老爺裡頭,就林三洪一個是穿深緋色官衣的,顯得十分扎眼。
大明朝,尤其是在明初,所有當官的最懼怕的事情有兩個:一怕玉帶,二怕緋衣。
從太祖皇帝到現在的永樂皇帝,大明總共才傳了三代,其中建文朝還十分短暫。這些官員所經歷的大多是洪武朝的事情。
太祖朱元璋的脾氣極其爆烈,對待下面官員也是出了名的殘酷。別說什麼地方大員中樞閣臣,就是當初開國的元勳甚至是很多和朱元璋並肩作戰的老兄弟,也是說砍就砍說殺就殺。早把當官的給嚇破了膽子,每天上朝都要戰戰兢兢唯恐大禍臨頭。時間一長,這些官員也就摸到其中的訣竅。每次朱元璋心情不好的時候,都喜歡把玉帶放到腰部以下的位置,若是“龍顏大悅”心情高興的時候,就習慣性的把玉帶提到胸口的位置。要是看到太祖的玉帶位置靠下,所有大臣都要心驚膽戰,因為這就說明有倒黴蛋要被推出去咔嚓掉了。這就是官員怕玉帶的由來。
至於二怕緋衣就很簡單了。
滿朝文武當中,除了督察院的御史們之外,沒有人穿這種深緋色的官衣。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御史平時不上朝,只在有事上奏的時候才來。御史能有什麼事情?無非就彈劾趙錢孫李或者是彈劾周吳鄭王,反正只要御史一來,肯定是要對皇帝打某個官員的小報告。所以大大小小的官員最不喜歡在上朝的隊伍中見到穿緋衣的傢伙,因為每見到緋衣御史,就說明有人要倒黴了……
總之就是一句話,御史這個職位做的就是得罪同僚的勾當,自然不討人喜歡。所以也沒有人願意和一個御史走的太近。否則一不小心被抓住小辮子,上去就彈劾一本,肯定要倒黴……
林三洪還不明白這些官場的規則,正狐疑的時候,就聽到外面有人喊了一聲什麼,眾人紛紛整理衣冠,邁步出了耳房。
要上朝了。
白魚化龍 第三十九章 鬧劇背後是什麼
更新時間:2010…9…25 14:29:55 本章字數:2415
武英殿內。
永樂皇帝朱棣端坐龍座之上,下面是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官員,因為林三洪的官職實在太低,要不是因為是御史言官,連上殿的資格都沒有,所以只能拍在隊尾。
朱棣一個接一個的看眾臣遞上去的手本,都是國家大事或者地方俗務,能立刻辦理的當時就批了,不能立刻辦下來就交給各部繼續討論。這些都是老章程,幾十年沿襲下來的老規矩,也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事情。
雜七雜八的軍政大事,一個挨一個的辦理,足足過了多半個時辰,貼身的宮人捧起一份手本,看了一眼雙手遞給朱棣:“萬歲,這是新任御史林三洪的奏本,侯請萬歲御批!”
一聽到這話,所有官員的心立刻抽緊。
御史就是所有官員的公敵,他們上的摺子不是彈劾這個就是彈劾那個,反正就是給大家找麻煩,肯定沒有好事。朱棣的脾氣很象當年的太祖皇帝,尤其是新朝大肆清洗舊臣的苗頭已經十分明顯的情況下,皇帝剛剛欽點的御史立刻就上本奏報,肯定是要彈劾某個人了。說不準是皇帝授意的,藉著御史參劾的機會要痛下殺手……
朱棣開啟林三洪的奏本,略略看了兩眼,臉色頓時變得十分難看。
這就讓下面的官員更加緊張,尤其是那些建文朝的舊臣,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上,唯恐林三洪在奏本里提到自己的名字……
朱棣面寒如冰,拿著林三洪的摺子始終不語,讓下面的官員愈發惶恐,唯恐龍顏震怒。
大殿中的氣氛已經緊張到了極點,所有人都噤若寒蟬連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過了足足有半盞茶的工夫,朱棣才沉著嗓子說道:“林卿家上摺子說的事情,干係到在場的所有人,朕也不好獨斷,你們都看看,議一議,拿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