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康、廬江太守陸俊。以及甘寧、張郃、高覽、陳到、管承等虎將。
荀攸代表馬悍公佈諸將職責劃分:水軍左督管亥、沛相陶應、丹陽太守陶商、吳郡太守呂範、郡丞呂岱、徐州刺史糜竺、都尉糜芳、廣陵太守陳登,分別負責遼東—青州—徐州—揚州這一條運輸線暢通無阻,以保障大軍糧草、兵甲、馬匹供應及兵員補充。
大軍分左中右三路南下出擊,作戰將領及各自任務如下:
左路軍主將,徵南將軍(去行轉正)、水軍大都督、青州刺史太史慈,麾下將領為管承、臧霸、孫觀、孫康等。率一萬龍狼徐林軍、二千渤海軍,三千琅琊軍,合計一萬五千人馬,各類戰船、運輸船五百餘艘,沿冷水兩岸南下。水陸並進,截斷浙水,將江東軍斬為兩斷。管承率三千渤海軍從海路出擊,並在吳郡與丹陽二郡郡兵協助下,合圍並擊破會稽之敵,驅逐孫氏,收復會稽。
渤海軍本有五千,在攻佔吳郡時,損失不小,後與江東軍對峙。前後發生數次小規模水戰,頗有折損。在佔領江東四郡後,補充了二千多丹陽水卒,實力已然恢復,甚至比原先更強。同樣,八千龍狼徐林軍,也從吳、丹陽二郡的郡兵中,挑選二千勁卒補充,擴成一萬。左路軍的實力。依舊槓槓。
右路軍主將,鎮南將軍、兗州刺史樂進,麾下將領有破虜將軍、水軍右督李典;東郡太守張遼、騎都尉成廉、校尉高覽等。率一萬二千龍狼掠火軍,包括來自雒陽的一千龍狼悍騎。八百蠻子營,三千李氏宗兵,三千兗州水軍,三千兗州軍。及高覽所率的一千壽春兵。此路大軍的任務,就是沿長江南下,攻佔彭澤、柴桑。堵住江東軍北逃之路,為下一步合圍南昌打下基礎。
中路軍則由大將軍馬悍親自統帥,節制三軍,麾下精兵強將,文有郭嘉、荀攸、陸遜;武有甘寧、張郃、高順、陳到。統領五百將軍衛隊、雒陽一千龍狼悍騎、一千陷陣營、一千大戟士,以及由五百精銳山越、近千巴郡悍寇、一千丹陽兵、七百棹卒與舵工組成的的三千水軍。加上由荀攸、陸遜分任司馬與假司馬的別部三千輔兵,全軍合計近萬。
中路軍作為總預備隊,將於右路軍進發之後,沿長江南下,水陸並進,助攻豫章。
三路大軍,總計四萬人馬,加上由九江、丹陽、吳郡、廬江等四郡為大軍提供的上萬役夫、船工,南征大軍總數正好五萬。
“以上是我軍南征大軍總兵力及作戰分佈,以下為細則。”荀攸以指揮棒在沙盤指點,詳解作戰計劃,“我們的主戰目標是江東孫氏,打擊點為兩個區域,即會稽與彭澤、柴桑。我們的對手江東軍,總兵力約為四萬,分佈於會稽與豫章。會稽五千,豫章三萬五。聽上去,似乎與我軍不相上下,其實不然。江東軍四萬兵力的組成,包括孫氏宗兵三千,程普、韓當、黃蓋的老卒一千,孫伯符縱橫江東時所募廬江上甲三千,這七千兵馬,為江東軍精銳。此外還有從嚴白虎、祖郎處收編的賊兵近萬;從廬江擄掠的郡兵、青壯近萬;擊破黃射、華歆所收五六千,加上各郡縣留守兵馬數千。”
荀攸讓侍從將一張對比圖表懸掛於牆上,指揮棒一敲:“諸君可從此圖中看到,我龍狼軍五萬人馬,戰卒為三萬,輔卒一萬,役夫、船工一萬。而江東軍戰卒為一萬,輔卒二萬,役夫、船工一萬。也就是說,我軍可調集的作戰兵力,為其兩倍,優勢明顯。”
這圖表將雙方兵力分列左右,細化到十位數,清晰明細,一目瞭然。不用說,這自然又是馬悍的改進。
對比完兵力,再對比船隻。荀攸令侍從再掛一圖,同樣是與江東軍的對比:“我軍有五百斛以上的樓船、檻舸二百二十艘;三百斛以上的艨艟、鬥艦、戈船、橋船四百五十艘;二百斛以下的冒突、赤馬三百四十艘;戰船總數一千有餘。而江東軍的樓船有一百八十艘,三百斛左右的戰船三百七十艘,二百斛以下的小型戰船與我軍相若。從戰船數量上對比,我軍雖為北兵,但實力已不在南兵之下。”
荀攸的語氣,充滿自豪,他的確有理由自豪。南船北馬,北兵強於陸,南兵強於水。而作為地地道道的北兵,龍狼軍不但擁有不亞於江東軍的船隻總丈(漢時船隻以丈計算,相當於現代的噸位),更擁有一批作戰、行船經驗豐富的水卒。這,才是足與江東軍會獵大江的根本。
等諸將消化得差不多了,馬悍才施施然站起,做最後總結:“左路軍攻佔會稽,當無懸念。擊破敵軍之後,由呂定公(呂岱)任會稽太守,全面接手會稽軍政事務,清巢殘敵,安撫黎庶,保障後勤。左路軍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後,休整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