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鈴、叮鈴……
在彭蠡澤西北的一片沙洲上,丘陵起伏,草木繁盛,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縱貫南北。正午時分,小道北邊的路口走來一隊行人,約二、三十人,這清脆的鈴聲正是從隊伍裡傳來。
此時在這片水域,能發出這樣鈴聲的人,只有一個——龍狼右先鋒,折衝校尉甘寧。
甘寧每日派出八條鬥艦,從各個方向進入彭蠡澤,來回搜尋,也曾與江東軍船隻遭遇。不過對方一見立馬掉頭就逃,一頭鑽進蕩澤裡,常常追之不及。多次追擊無果後,甘寧意識到兩點,一是江東軍在玩游擊戰;二是在對手避戰的情況下,想逼其於江上對決,幾乎不可能。於是甘寧決定從沙洲著手。
江東軍的船隊能在彭蠡澤潛藏隱匿,必定有幾個落腳點與補給點,沒有基地的船隊是很難在這片水域生存的。甘寧決定就從這裡下手,尋找江東軍的補給點,他鎖定的物件,就是遍佈湖澤、大小不一的沙洲。
經過三兄弟嚮導的描述,畫工整理,弄出了一張大致的沙洲、湖心島的分佈圖。甘寧下令,按圖索驥,從大到小,一個個搜查。一旦有發現就報告,至於要不要動手,由他決定。
經過三天定點搜尋,並無特別發現,只在西北邊一座小島上找到一處營寨遺蹟。似乎數日前還有大量人員居住的樣子。於是,甘寧下令將那小島附近的沙洲都搜一遍。而他也親自乘船,率一支小隊搜查其中最大一個沙洲。
“白沙坡,對,當地人都這麼稱呼。這裡有幾十戶漁民,一半住南邊,一半住北邊,因為只有這兩處便於停靠船隻。我沒來過這裡,但我有個兄弟的姑姑嫁到這,他小時候經常來玩。後來在灊山時。閒得沒事時常聊天,說起過這裡的情況……”
自從登上沙洲,這個叫王仲的三兄弟中的老二,就沒停過嘴。以至於那些巴蜀悍士看他的眼神都顯得古怪,好像看一個快死的人。巴蜀悍士們會這樣想是有原因的,皆因他們的主公甘寧可不是什麼良善人士。作為一個豪強出身的“古惑仔”,甘寧性情粗暴,動輒削人,他身邊的親隨沒被他鞭笞過的沒幾個。而且心高氣傲,向不服人。
歷史上的甘寧,當面頂撞過東吳第一重臣張昭;逼孫氏宗親大將孫皎向他賠罪;甚至屢次違抗吳主孫權的命令。如果不是他確實勇猛出眾,戰績過人。十個腦袋也不夠砍。
不過,在這個時空,甘寧的表現卻收斂不少,這一點。從他竟能忍耐住王仲的喋喋不休而沒象以往一樣拔戟砍人可以看出來。而之所以如此,皆因他所追隨的主公,是一個能真正鎮得住他。令他心服口服的老大。甘寧就象後世的黑幫干將,上頭老大能讓我服,說什麼就是什麼;服不了我,就時不時別別苗頭,給你捅捅婁子,惹點麻煩什麼的。
而甘寧是馬悍有史以來折服得最費勁的一個,那是從陸地打到水下,從械鬥到格鬥到水戰,最後生生將他打服。這番辛苦總算沒白費,甘寧在任何行動之前,都會考慮一下主公的反應,火爆的性子自然也就收斂了不少。
就在王仲的絮叨中,一行人翻過一座山丘,前方林木掩映,隱約可見土黃的茅屋牆影。
甘寧抬手止行,歪歪頭,數名扈從奔出,飛快消失於林間。不一會,所有人如數返回,報告無事。於是甘寧一行大搖大擺沿後山坡道進入小村莊。
正如王仲所言,這個村子的確很小,南邊不過稀稀落落十來戶人家,而且各家小屋隨地勢而建,高低起伏,間距都有個幾十步。所以小小的村落,卻佔了好大一片地。
甘寧正與扈從走在村子唯一的小路上,王仲走在最前,每經過一戶人家,便用廬江土語隔著籬笆向茅屋裡喊話,連喚三家,都沒有回應。
王仲撓頭解釋道:“這天也冷了許久,這幾日稍暖,漁人便急著捕撈,這時辰段還真沒人……”話未說完,突然眼角瞥見前方村道轉彎處出現一人。
王仲大喜,張口便喚:“這位老兄,請問……”只說了六個字便戛然而止。
轉彎處那人猝然止步,而後,他身後又轉出一人,接著又一個……王仲只說了六個字,就轉出六個人,而且明顯後面還有。
這六人突然看到一群人,明顯也吃驚不小,然後本能按住腰間——他們的腰畔居然有刀!
這時,轉彎處出現了第七個人。這是一個頭裹赤巾,年約四旬,豹額環眼,滿面虯鬚,體格粗壯的漢子。此人最顯眼的,還不是其人高大健壯,而是他居然披著一副棕亮色的牛皮緊身